共 1 条
中学生对同伴群体和家庭影响力的判断
被引:19
作者:
廖红
陈会昌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北京
来源:
关键词:
群体社会化发展理论;
同伴群体;
青少年;
家庭;
D O I:
10.16187/j.cnki.issn1001-4918.2000.04.009
中图分类号:
G44 [教育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 ;
040202 ;
摘要:
本研究采用情境故事判断、社会关系网络问卷和访谈法对 4 95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 ,对 32名中学生进行了群体访谈 ,结果表明 :1.在“告发同伴错误行为”、同伴中流行的“暗语”、穿同伴中流行服装和听同伴中流行的音乐四个情境中 ,从初一到高二的青少年学生存在着从接受父母影响向接受同伴群体影响的转变趋势。各情境中 ,从初二到高一年级是从接受父母影响向接受同伴影响的一个敏感的转变时期。 2 .随着年龄增长 ,青少年学生对如何处理社会关系的判断表现出一种水平的演进 ,起先是在服从权威的水平上 ,然后逐渐向回避不良后果水平转变 ,第三种水平表现为工具性地处理社会关系 ,最后达到协调社会关系的水平。 3.同伴交往较多的青少年 ,大多表现出外倾、人缘好、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等积极的个性特征 ,表明同伴交往与青少年学生的个性发展有重要的相互影响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5
页数:5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