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生活德育论的贡献与局限
被引:26
作者
:
杜时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杜时忠
机构
:
[1]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来源
:
教育研究与实验
|
2012年
/ 03期
关键词
:
生活德育;
道德知识;
生活逻辑;
“成人”价值;
D O I
:
暂无
中图分类号
:
G41 [思想政治教育、德育];
学科分类号
:
030505 ;
摘要
:
生活德育论是新时期我国德育理论的可贵探索。它紧紧抓住道德知识、道德教育和道德生活的特殊性,强调德育服务生活、回到生活、引导生活。它成功地批判了政治化德育、知识化德育和边缘化德育,指明了德育的独特价值,捍卫了德育的独立地位。它极大地改变着我国学校德育的面貌,使德育受到学生愈益广泛的欢迎。不过,生活德育论也存在不足,那就是:未能建立生活与德育的双向本质联系,生活逻辑的内涵不清晰,社会批判性不足。
引用
收藏
页码:1 / 4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论德育走向
[J].
杜时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杜时忠
.
教育研究,
2012,
33
(02)
:60
-64
[2]
为生活德育论辩护——与冯文全教授商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德胜
.
教育研究,
2010,
31
(09)
:101
-105
[3]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鲁洁
.
教育研究,
2006,
(10)
:3
-7
[4]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德胜
.
课程教材.教法 . ,
2004,
(11)
:39
-43+73
[5]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J].
万俊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
万俊人
.
现代哲学,
2003,
(01)
:65
-75
[6]
道德教育评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朱小蔓, 2007
←
1
→
共 6 条
[1]
论德育走向
[J].
杜时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杜时忠
.
教育研究,
2012,
33
(02)
:60
-64
[2]
为生活德育论辩护——与冯文全教授商榷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德胜
.
教育研究,
2010,
31
(09)
:101
-105
[3]
生活·道德·道德教育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鲁洁
.
教育研究,
2006,
(10)
:3
-7
[4]
回归生活的德育课程
[J].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高德胜
.
课程教材.教法 . ,
2004,
(11)
:39
-43+73
[5]
人为什么要有道德?(上)
[J].
万俊人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清华大学哲学系北京
万俊人
.
现代哲学,
2003,
(01)
:65
-75
[6]
道德教育评论[M]. 教育科学出版社 , 朱小蔓, 200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