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区与连云港地区森林植被的比较研究

被引:23
作者
阎传海
机构
[1] 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
关键词
Nanjing; Lianyungang; 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D O I
10.13292/j.1000-4890.1996.0048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正> 1 引言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但其作为我国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区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分界线是否恰当,在地植物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论,例如,周光裕认为,淮河北无大山阻隔,冬季寒潮可长驱直下长江以南,致使淮河以南广大地区不存在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在淮河部分,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北界应大幅度南移[1];韩也良认为,河流在自然情况下不大可能成为植被分异的重要界线,并指出安徽境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的北界应南移至淮阳山脉分水岭一线[2]。
引用
收藏
页码:1 / 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南京灵谷寺森林现况的分析 [J].
曲仲湘 ;
文振旺 ;
朱克貴 .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1952, (01) :18-49
[2]  
The wood of chung shan. Chien Sunshu. Nanking. Contr. Biol. Lob. Soc. China . 1932
[3]   苏北連雲港附近和山东半島南部植被的比較研究 [J].
周光裕 ;
刘文亮 .
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64, (01) :64-71
[5]   南京灵谷寺森林的变化分析 [J].
熊文愈 ;
韩福庆 ;
姚琢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3, (02) :1-23
[6]   安徽省境内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的北界问题(摘要) [J].
韩也良 .
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 1981, (01) :54-57
[7]   江苏云台山黄棕壤的生成环境和特性 [J].
张俊民 .
土壤通报, 1963, (05) :17-22
[8]   南京地区森林植被性质的初步研究 [J].
阎传海,张绅,宋永昌 .
植物生态学报, 1995, (03) :280-285
[9]   瑯琊山的顶极群落与江淮地区的地带性植被 [J].
阎传海 .
地理科学, 1994, (03) :233-239+295
[10]  
中国植被[M]. 科学出版社 , 吴征镒主编, 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