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鲷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同工酶遗传差异

被引:28
作者
王伟继
孔杰
庄志猛
孟宪红
机构
[1] 中国水产科学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青岛
[2] 青岛海洋大学!青岛
关键词
真鲷; 同工酶; 遗传变异; 水平淀粉凝胶电泳;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采用水平淀粉凝胶电泳技术对采集于黄海海州湾海域的真鲷野生群体和经过 2代人工繁育的养殖群体进行了同工酶遗传变异研究。分析检测了 2个群体各 50个样本肌肉和肝脏组织的 1 3种同工酶共 2 0个基因位点 ,其中MDHa、GPI、PGM等 1 0个位点为多态位点 ,ME和ESTb为变异程度比较高的位点。野生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分别为 45%和 2 5% (P0 .95) ;群体平均观察杂合度分别为 0 .1 41± 0 .0 4 4和 0 .0 95± 0 .0 4 3。结果表明 ,真鲷的野生群体和养殖群体拥有较高程度的遗传变异水平 ,但是养殖群体的遗传变异水平比野生群体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养殖群体遗传变异水平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亲鱼数量少所致。比较了同工酶分析和RAPD分析的结果。将此两种技术相结合在鱼类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中具有比较实际的意义。
引用
收藏
页码:391 / 39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 [1] 真鲷自然群体和人工繁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孟宪红
    孔杰
    庄志猛
    王伟继
    刘萍
    [J]. 生物多样性, 2000, (03) : 248 - 252
  • [2] 虾蟹类遗传育种学研究
    邱高峰
    [J]. 水产学报, 1998, (03) : 74 - 83
  • [3] 草鱼和鲤群体遗传变异的RAPD指纹分析
    章怀云
    刘荣宗
    张学文
    陈韬
    肖调义
    李晋衡
    [J]. 水生生物学报, 1998, (02) : 168 - 173
  • [4] 泥蚶等位基因酶遗传变异研究
    喻子牛
    孔晓瑜
    杨锐
    王如才
    刘必谦
    [J]. 中国水产科学, 1997, (S1) : 16 - 22
  • [5] 长江中游草鱼天然种群的生化遗传结构及变异
    吴力钊
    王祖熊
    [J]. 遗传学报, 1992, (03) : 221 - 227
  • [6] 山东近海牙鲆同工酶的生化遗传分析
    尤锋
    王可玲
    相建海
    徐成
    吴谡琦
    [J]. 海洋与湖沼, 1999, (02) : 127 - 133
  • [7] 鮸状黄姑鱼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丁少雄
    王军
    全成干
    苏永全
    [J]. 科学通报, 1998, (21) : 2294 - 2299
  • [8] 鱼类繁育群体遗传性能的保护
    李思发
    [J]. 水产学报, 1988, (03) : 283 - 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