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豆品种抗倒伏性的遗传研究

被引:7
作者
贺春林
李卫东
薛应离
机构
[1] 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
[2] 河南省农科院经济作物所 郑州
[3] 郑州
[4] 郑州
关键词
大豆; 抗倒伏性; 配合力; 遗传特性; 相关;
D O I
10.16445/j.cnki.1000-2340.1993.02.016
中图分类号
S332.7 [抗倒伏性育种];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6个夏大豆品种通过双列杂交保留下来的F3代材料,对抗倒伏性进行了配合力和遗传特性分析。结果表明,抗倒伏性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均方都达到极显著差异;除油84—30和油82—10外,其它4个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显著水平;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效应也存在很大差异。抗倒伏性呈加—显性遗传模型,异质等位基因间表现部分显性,显性方向为减数,亲本中显性基因多于隐性基因。抗倒伏性的加、显性效应都重要,但其加性效应占绝对优势。相关分析表明,大豆抗倒伏性与株高、主茎节数、主茎丛数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小区产量、茎粗呈显著负相关。
引用
收藏
页码:196 / 20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4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