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榆1号A中散粉株的出现及对策研究初报

被引:3
作者
张树华
黄大军
金寿林
顾晓明
杨丽娟
李伟华
机构
[1] 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
关键词
滇榆1号A; 散粉株; 纯度;
D O I
10.16267/j.cnki.1005-3956.1998.s2.004
中图分类号
S511 [稻];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经镜检、单株成对回交、混系繁殖到4代,滇输1号A中出现0.375%的散粉株,散粉株染色正常和 不正常的花粉粒几乎各占50%,且自交结实正常,形态特征和不育系、保持系极其相似。用散粉株和不育系测 交,F代结实正常。散粉株、A/散粉株、保持系单株产量差异不显著,但它们和榆杂29的单株产量存在极显著差 异。采用单株镜检、成对回交、混系繁殖辅以在开花期和收获期去除散粉株的方法,可以使滇榆1号A的纯度基 本得到保证。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R型育性回复突变体的同工酶和氨基酸分析 [J].
沈毓渭 ;
高明尉 .
作物学报, 1996, (02) :241-246
[2]   水稻不育系中杂株的来源及遗传分析 [J].
周天理 ;
郑秀萍 ;
陈金泉 ;
吴建镇 ;
张功宙 ;
黄琪玉 .
作物学报, 1992, (01) :9-16
[3]   水稻雄性不育系自交结实问题的探讨 [J].
陆作楣 .
种子, 1988, (04) :23-26
[4]   粳型不育系育性变化原因的分析 [J].
张爱国 .
安徽农业科学, 1988, (02) :7-10
[5]   滇—型和BT型杂交稻育性遗传和不育机理研究 [J].
贺和初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1988, (01) :54-68
[6]   杂交稻混杂原因分析及防杂保纯方法 [J].
杨振玉 ;
齐德权 .
种子, 1985, (02) :3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