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一次典型大雾天气的空气污染过程物理量分布特征

被引:23
作者
程丛兰
李青春
刘伟东
吴正华
机构
[1] 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
关键词
北京; 大雾; 空气污染; 物理量;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3.06.005
中图分类号
X503.1 [对人体的危害];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 0 2年 1 1月 30至 1 2月 4日 ,北京持续 4天大雾天气 ,空气污染物在持续的稳定层结条件下 ,空气质量连续 3天达 5级以上。文中分析了大雾天气各主要污染物的变化特征 ,以及此次过程中天气形势的特点及演变 ,并对造成大雾日空气污染天气的物理量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高空WNW气流、稳定性持续增加、逆温层结持续存在、低空风速较小、相对湿度大 ,导致局地污染物不能及时随大气扩散 ;1 0 0 0~ 70 0hPa有弱的上升气流形成和维持 ,与 5 0 0hPa高空下沉气流之间在低空的某层高度上形成稳定层结 (逆温层 ) ,导致大雾及重污染的形成 ;85 0hPa为暖区 ,85 0~ 5 0 0hPa为冷平流 ,有利于大雾的形成和加重。
引用
收藏
页码:345 / 35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北京地区PM10污染日变化特征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程丛兰 .
气象科技, 2002, (06) :344-348
[2]   雾对城市边界层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J].
徐怀刚 ;
邓北胜 ;
周小刚 ;
王强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70-176
[3]   北京城市能见度及雾特征分析 [J].
王继志 ;
徐祥德 ;
杨元琴 .
应用气象学报, 2002, (S1) :160-169
[4]   北京地区PM10污染的气象特征 [J].
王淑英 ;
张小玲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77-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