酶法生产三磷酸腺苷(ATP)

被引:3
作者
袁惠民
机构
[1] 北京首都啤酒厂
关键词
酶液; 条件试验; 保存性; 发酵液; 转化率; 正交表; 正交阵列; 收得率; 酸洗脱; 洗脱液; 转化液; 稀释倍数; 稀释比; HCI; ATP;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以腺苷酸(AMP)为前体,用酵母发酵生产三磷酸腺苷已有很多报道。此法的缺点是:伴有大量酵母发酵,转化不稳定,转化终点不易判断,且“回返”现象严重,因此纯化困难、产率低、消耗大。我们采用啤酒新鲜酵母在葡萄糖、磷酸盐、镁盐培养基中先发酵,除去菌体后用发酵液(酶液)转化腺苷酸成三磷酸腺苷。结果转化稳定、可靠,转化率在80%以上,终点易判断,无明显“回返”现象,纯化简便,可用一次阴柱纯化。三磷酸腺苷总收得率稳定在65%以上,消耗低,质量完全达到药检要求,已被北京市卫生局药检所批准投入正式生产。由于发酵形成的酶液具有良好的保存性,适合于大规模均衡生。一、材料和方法1.材料(1)酵母(S.Casbergensis Hansen)系我厂生产菌株。使用菌体取自生产现场,水洗两次,10℃以下保存。使用时1,400转/分离心
引用
收藏
页码:75 / 79
页数:5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