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防卫中的“误判特权”及其边界

被引:24
作者
陈璇
机构
[1] 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关键词
正当防卫; 误判特权; 判断标准; 防卫限度;
D O I
10.14111/j.cnki.zgfx.2019.02.003
中图分类号
D924.1 [总则];
学科分类号
030104 ;
摘要
我国的正当防卫研究亟需改变"重要件内容、轻判断标准"的现状。根据赋权事由与免责事由的区分,正当防卫客观要件判断标准的争议焦点在于,在主观认知与客观事实不符的情况下,是否应当肯定行为人在一定范围内仍享有以受损者的忍受义务为特征的侵入权利。正当防卫误判特权的边界,应当根据归责原理来加以划定:首先,当行为人对侵害的存否发生误判时,由于受损方并未通过任何违法行为制造利益冲突,故应坚持事后的判断标准,否定行为人享有误判特权。其次,当行为人对侵害的严重程度和是否仍在持续发生误判时,由于利益冲突的出现可归责与受损方,故应当采取防卫人个人化的事前标准,在合理误判的范围内承认防卫人享有误判特权。
引用
收藏
页码:48 / 72
页数:25
相关论文
共 23 条
[1]  
昆山砍人案的冷思考,打捞那些被忽略的细节[J]. 冯军.中国检察官. 2018(18)
[2]   正当防卫限度的判断规则 [J].
吴允锋 .
政治与法律, 2018, (06) :82-93
[3]   防卫紧迫性判断标准的刑法教义学诠释 [J].
张宝 .
中州学刊, 2018, (05) :56-63
[4]   防卫过当减免处罚根据及适用研究 [J].
赵金伟 .
青海社会科学, 2017, (03) :134-140
[5]   论持续侵害与正当防卫的关系 [J].
周光权 .
法学, 2017, (04) :3-11
[6]   防卫过当的认定与结果 无价值论的不足 [J].
劳东燕 .
中外法学, 2015, 27 (05) :1324-1348
[8]   论客观归责中危险的判断方法——“以行为时全体客观事实为基础的一般人预测”之提倡 [J].
陈璇 .
中国法学, 2011, (03) :148-162
[9]   违法阻却事由与犯罪构成体系 [J].
张明楷 .
法学家, 2010, (01) :31-39+176
[10]   正当防卫中风险分担原则之提倡 [J].
陈璇 .
法学评论, 2009, 27 (01) :10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