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16 条
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辨析与使用建议
被引:30
作者:
吕洪波
[1
]
章雨旭
[2
]
机构:
[1]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系
[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
来源:
关键词:
壶穴;
锅穴;
冰臼;
岩臼;
冰川壶穴;
差异风化壶穴;
术语辨析;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931.4 [冰川地貌学、冰缘地貌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由于专家喜好不同和几本权威汉语专业辞典互不一致,壶穴、锅穴、冰臼、岩臼等术语的使用和理解存在着较严重的混乱状况。①本文建议应统一将"pothole"译为壶穴,表示基岩表面因侵蚀而形成的一种凹坑;"kettlehole"或"kettle"译为锅穴,代表冰川沉积区因冰体融化而形成的洼地。②对于"冰臼"、"岩臼"的使用,两作者亦未能达成共识:吕洪波建议继续使用"冰臼",等同于"冰川壶穴",对应于"glacial pothole",摒弃"岩臼"这一新的提法;章雨旭建议修改"壶穴"的原始定义,不再强调其快速旋转水流成因,仅强调其"口小、肚大、底平"的形态特征,同时摒弃"冰臼"和"岩臼"等术语,仅用"壶穴"一词,若强调"壶穴"的不同成因,可在其前面加注成因术语,如"冰川壶穴"、"河成壶穴"、"风化壶穴"等。③对于其他凹坑,有专用名称的用专用名称,如风化穴(tafoni)、风蚀凹槽、风龛(alcove)等;没有的则用一般词汇,称为"坑"、"穴"、"洞"(pit,hollow,cavity)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17 / 922
页数:6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