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广西北部湾稻区稻飞虱初迁入过程分析

被引:10
作者
沈慧梅 [1 ,2 ]
陈晓 [1 ]
胡高 [1 ]
程遐年 [1 ]
张孝羲 [1 ]
翟保平 [1 ]
机构
[1] 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农作物生物灾害综合治理教育部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
[2]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虫源地; 轨迹分析; 降落机制; 褐飞虱; 白背飞虱;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435.112.3 [];
学科分类号
090401 ; 090402 ;
摘要
2008年2月,我国南方和越南北方普遍遭遇了罕见的低温冻害,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l)与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Horváth)越冬虫量大大减少,而广西北部湾稻区在3—4月却出现了大规模的稻飞虱迁入峰。结合2008年越冬考察、灯下监测以及田间系统调查结果,通过HYSPLIT模型与GrADS软件对此阶段出现的稻飞虱大规模迁入过程进行轨迹模拟与天气学背景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2008年广西早期迁入稻飞虱虫源与越南北部虫源关系不大,主要来自越南中部及老挝南部;(2)850hPa高空温度较高,低空急流频繁,以及过早出现的台风是造成钦州4月份稻飞虱大规模远距离迁入的最主要原因。因此,除越南北部红河三角洲地区外,为我国华南稻区提供早期迁入虫源的越南中部稻区更值得关注。
引用
收藏
页码:1268 / 127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2007年广西早稻田褐飞虱发生动态及虫源分析 [J].
齐国君 ;
芦芳 ;
胡高 ;
王凤英 ;
程遐年 ;
沈慧梅 ;
黄所生 ;
张孝羲 ;
翟保平 .
生态学报, 2010, 30 (02) :462-472
[2]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灾害的长期预测 [J].
巫国瑞 ;
俞晓平 ;
陶林勇 .
中国农业科学, 1997, (04) :26-30
[3]   也谈褐飞虱的再迁飞问题 [J].
翟保平 .
病虫测报, 1992, (03) :36-40
[4]   我国白背飞虱和褐稻虱迁飞路径的气流分析 [J].
汪毓才 ;
胡国文 ;
谢明霞 .
植物保护学报, 1982, (02) :73-82
[5]   褐飞虱及白背飞虱空中迁飞规律的研究 [J].
邓望喜 .
植物保护学报, 1981, (02) :73-82
[6]   白背飞虱迁飞规律的初步研究 [J].
全国白背飞虱科研协作组 .
中国农业科学, 1981, (05) :25-31
[7]   褐飞虱起飞行为与自身生物学节律、环境因素同步关系的初步研究 [J].
陈若篪 ;
程遐年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980, (02) :42-49
[8]   稻褐飞虱迁飞规律的研究 [J].
程遐年 ;
陈若篪 ;
习学 ;
杨联民 ;
朱子龙 ;
吴进才 ;
钱仁贵 ;
杨金生 .
昆虫学报, 1979, (01)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