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前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管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被引:5
作者
陈文 [1 ]
梁立安 [2 ]
胡湘 [2 ]
杨文新 [2 ]
蒋垂刚 [2 ]
机构
[1]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医药系
[2] 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
关键词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 脑血管功能; 针刺疗法;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R246.6 [神经精神病科];
学科分类号
100512 ;
摘要
目的:观察针刺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分析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02-08/2004-05在广西中医学院附属瑞康医院针灸推拿科就诊的60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穴取风池(双)、肩中俞(双),采用缓慢捻转进针法对患者治疗,留针20~30min,每隔5min行针1次,1次/d,6次为1疗程,每疗程后休息1d。所有患者在治疗前、治疗5个疗程后采用经颅多普勒检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治疗前后收缩期峰流速、舒张期末峰流速、平均峰流速、脉动指数以及血管弹性指标,观察其指数的改变情况。结果:纳入患者60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治疗效果评价:总有效率86.7%。②平均峰流速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动脉血流速度变慢患者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为(27.57±4.69),(26.37±5.85),(33.54±4.23)cm/s,明显高于治疗前[(23.65±4.31),(23.27±4.17),(29.67±4.55)cm/s,P<0.05~0.01]。动脉血流速度增快患者治疗后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平均峰流速为(42.27±3.26),(43.35±5.72),(50.49±4.37)cm/s,明显低于治疗前[(48.27±3.47),(46.03±4.03),(55.94±3.40)cm/s,P<0.05~0.01]。③脉动指数变化情况:患者左右椎动脉、基底动脉的脉动指数治疗后分别为0.92±0.26,0.88±0.33,1.19±0.33,均低于治疗前(1.27±0.15,1.18±0.14,1.38±0.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④血管弹性指数的变化情况: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左、右椎动脉及基底动脉其血管弹性指数治疗后分别为0.51±0.27,0.52±0.26,0.54±0.21,均低于治疗前(0.89±0.17,0.76±0.16,0.8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针刺疗法可改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患者脑动脉血流速度,可降低其血管弹性指数及脉动指数。
引用
收藏
页码:17 / 19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不同进针法所致感传的临床研究 [J].
陈尚杰 ;
陈文 ;
帅记焱 ;
黄鼎坚 .
中国针灸, 2004, (04) :35-36
[2]   针刺颈夹脊穴调节颈椎病所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紊乱的即刻与近期效应 [J].
黄聪阳 ;
苏稼夫 ;
周文强 ;
庄垂加 ;
阮传亮 ;
武志鹏 .
中国针灸, 2002, (05) :37-38
[3]   针刺颈椎夹脊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综合征疗效观察 [J].
庄垂加 ;
阮传亮 ;
黄聪阳 .
中国针灸, 2002, (01) :24-25
[4]   风池穴提插手法对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J].
王舒 ;
周颖 ;
李军 ;
高志莉 .
针灸临床杂志, 1997, (11) :26-28
[5]   风池穴的解剖结构与安全针刺法的研究 [J].
李卫东,杜正,方正清,王龙海 ;
不详 .
中国针灸 , 1997, (08) :505-506
[6]   针刺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02例临床疗效观察 [J].
赵惠馨,王伟志,王舒,周平 .
中国针灸, 1997, (04) :211-213
[7]   针刺风池穴对脑血流的影响 [J].
袁晓军 ;
郝喜书 ;
赖仲平 ;
赵晖 ;
柳文仪 .
中医杂志, 1996, (05) :285-286+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