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耕地利用因素分解

被引:22
作者
金涛
陶凯俐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
关键词
粮食生产; 耕地利用; 因素分解; LMDI法; 江苏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26.11 [粮食作物]; F301 [土地经济学];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1203 ; 0202 ; 082802 ; 1204 ; 120405 ; 0701 ; 070104 ;
摘要
基于粮食产量计量模型,运用LMDI方法,分析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978年-2009年,粮食单产、耕地数量、种植结构、复种指数等4因素的变化对粮食产出的累积效果依次减小;其间江苏省粮食生产经历了快速增长、稳中有升和调整回复3个阶段,粮食单产促总产的效应分阶段逐步减弱,耕地减少和种植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逐步增强,复种指数变化的效应经历了正负反复的过程。现阶段单产和复种指数的变化对粮食的增产贡献南低北高,而耕地减少和结构调整对粮食的减产效应则南高北低,由此导致江苏省粮食生产南退北进的空间分化格局。由于构成粮食产量的4个因素可以代表耕地利用的不同方向,本研究一定程度上可以揭示粮食生产与耕地利用的关系。
引用
收藏
页码:758 / 763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江苏粮食生产地域分化的耕地因素分解 [J].
金涛 ;
陆建飞 .
经济地理, 2011, 31 (11) :1886-1890
[2]   咸阳市建国60年来耕地利用因素与粮食生产相关分析 [J].
郭毅 ;
赵景波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0, (05) :203-210
[3]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耕地利用与粮食生产安全格局变动研究 [J].
邹健 ;
龙花楼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8) :1366-1377
[4]   1980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集约度的结构特征 [J].
陈瑜琦 ;
李秀彬 .
地理学报, 2009, 64 (04) :469-478
[5]   区域耕地非农化与粮食产量关系空间特征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J].
何英彬 ;
陈佑启 ;
姚艳敏 ;
许新国 ;
唐鹏钦 ;
余强毅 .
自然资源学报, 2009, 24 (03) :439-447
[6]   江苏省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的影响机制 [J].
李裕瑞 ;
刘彦随 ;
龙花楼 .
地理科学进展, 2009, 28 (01) :125-131
[7]   现阶段我国耕地利用集约度变化及其政策启示 [J].
朱会义 ;
李秀彬 ;
辛良杰 .
自然资源学报, 2007, (06) :907-915
[8]   中国近期耕地资源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变化态势 [J].
陈百明 ;
周小萍 .
资源科学, 2004, (05) :38-45
[10]   中国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变化的相关分析 [J].
傅泽强 ;
蔡运龙 ;
杨友孝 ;
戴尔阜 .
自然资源学报, 2001, (04) :31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