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纵坑切梢小蠹蛀梢期生物学研究
被引:36
作者
:
叶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叶辉
机构
:
[1]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来源
:
昆虫学报
|
1996年
/ 01期
关键词
:
纵坑切梢小蠹,生物学,云南松;
D O I
:
10.16380/j.kcxb.1996.01.009
中图分类号
:
S763.71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本文研究了纵坑切梢小蠹Tomiauspiniperda对云南松枝梢的危害,并对该虫在蛀梢期的有关生物学特性,如性比、交配、食物选择、卵巢发育、越冬等进行了探讨。在昆明地区,蛀梢期从当年5月持续到次年3月。在此期间,该班平均可蛀害3~6个枝梢。受害梢以当年生枝梢为主,平均直径为7~8.5mm。同一枝梢可受到多次蛀害。侵入孔距枝梢末端约3~4cm。该虫在蛀梢期已开始交配活动。交配率随卵巢发育进度而增大。各虫态受冬季气温低的影响发育减缓,但均能顺利越冬。
引用
收藏
页码:58 / 62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扩散危害及防治初报
[J].
牛明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牛明德
;
卢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卢南
.
森林病虫通讯,
1992,
(03)
:15
-16
[2]
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原因探讨
[J].
叶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叶辉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2)
:211
-215
[3]
昆明地区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的初步研究
[J].
王海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王海林
;
陈尚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陈尚文
;
吴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吴铱
;
蒲茂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蒲茂光
.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87,
(02)
:33
-42
[4]
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习性研究
[J].
叶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
叶辉
;
党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
党承林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02)
:218
-222
[5]
中国经济昆虫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主编, 1984
←
1
→
共 5 条
[1]
云南纵坑切梢小蠹的扩散危害及防治初报
[J].
牛明德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牛明德
;
卢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省森林病虫防治检疫站
卢南
.
森林病虫通讯,
1992,
(03)
:15
-16
[2]
纵坑切梢小蠹大发生原因探讨
[J].
叶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学与地植物学研究所
叶辉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2,
(02)
:211
-215
[3]
昆明地区松纵坑切梢小蠹发生规律及其综合治理的初步研究
[J].
王海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王海林
;
陈尚文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陈尚文
;
吴铱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吴铱
;
蒲茂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西南林学院
蒲茂光
.
西南林学院学报,
1987,
(02)
:33
-42
[4]
纵坑切梢小蠹对云南松危害习性研究
[J].
叶辉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
叶辉
;
党承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云南大学生态地植物学研究所
党承林
.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86,
(02)
:218
-222
[5]
中国经济昆虫志[M]. 科学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中国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主编, 1984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