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分期试论

被引:140
作者
宿白
机构
[1] 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
关键词
弥勒; 多宝; 菩萨; 佛像; 七佛; 仆提萨垛; 云冈石窟; 佛教徒; 三世佛;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 云冈石窟明以前名武州山石窟,位在山西大同城西十六公里的十里河北岸的山崖上,东西连续约一公里。石窟的绝大部分,都是北魏中后期雕造的。按石窟形制和造象内容、样式的发展,可分三期。太武帝(424—452年)晚期,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北魏的统治开始衰弱。文成帝(452—465年)继位,马上颁布恢复佛教的诏书,诏书中特别强调佛教"助王政之禁律,益仁智之善性,排斥群邪,开演正觉。恢复佛教是为了维持北魏政权,这是极为清楚的。接着,文成帝就"诏有司为石像,令如帝身。既成,颜上足下各有黑石,冥同帝体上下黑子"。兴光二年
引用
收藏
页码:25 / 38
页数:14
相关论文
共 3 条
[2]   北魏石窟中的“三佛” [J].
刘慧达 .
考古学报, 1958, (04) :91-101+146
[3]  
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M]. 中华书局 , 汤用彤著, 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