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进步对中国能源强度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

被引:48
作者
冯泰文 [1 ]
孙林岩 [2 ]
何哲 [1 ]
机构
[1] 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
[2]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关键词
能源价格; 结构变化; 技术进步; 能源强度; 调节效应;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08.05.005
中图分类号
F426.2 [];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20205 ; 0202 ; 0701 ; 070104 ;
摘要
本文引入技术进步作为调节变量,研究其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对能耗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文章运用1985-2006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层级回归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能源价格的提高并未能有效的降低能源强度;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没有显著降低能源强度,提高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显著的降低了能源强度,提高了能源的使用效率;技术进步也使得能源强度有了显著降低。同时技术进步对能源价格、能源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不显著,对产业结构对能源强度影响的调节效应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987 / 993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基于进口贸易的外溢技术知识存量的测度研究 [J].
孙顺成 ;
蔡虹 .
科学管理研究, 2006, (06) :41-44
[2]   我国能源生产率的地区划分及影响因素分析 [J].
高振宇 ;
王益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6, (09) :46-57
[3]   结构调整还是技术进步?——改革开放后我国能源效率提高的因素分析 [J].
齐志新 ;
陈文颖 .
上海经济研究, 2006, (06) :8-16
[4]   深化改革,推进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J].
张卓元 .
经济研究, 2005, (11) :4-9
[5]   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的比较和应用 [J].
温忠麟 ;
侯杰泰 ;
张雷 .
心理学报, 2005, (02) :268-274
[6]   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 [J].
史丹 ;
张金隆 .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2003, (08) :30-32
[7]   能源消耗强度变动的因素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J].
王玉潜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3, (08) :151-154
[8]   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调整与国际化对策 [J].
陈淮 .
中国工业经济, 2000, (07) :29-34
[9]  
China's changing energy intensity trend: A decomposition analysis[J] . Chunbo Ma,David I. Stern.Energy Economics . 2007 (3)
[10]  
What induced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to fluctuate: 1997–2006?[J] . Hua Liao,Ying Fan,Yi-Ming Wei.Energy Policy . 2007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