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多样性比较研究

被引:23
作者
张玲 [1 ]
袁晓颖 [1 ]
张东来 [2 ]
机构
[1] 东北林业大学森林植物生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2] 黑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所
基金
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关键词
大兴安岭; 小兴安岭; 交错带; 物种多样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Q948 [植物生态学和植物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在中国东北大兴安岭植物区、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选择典型群落,采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研究了大兴安岭植物区、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构成和不同分布区群落的结构。分析比较了3个植物区物种多样性指数及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结果表明:大、小兴安岭植物区与交错区植物种类过渡性明显,小兴安岭植物区和交错区植物群落结构以落叶松、红松、白桦针阔混交林为主,大兴安岭植物区以兴安落叶松、东北白桦、樟子松为主;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物种多样性指数表现为小兴安岭植物区>交错区>大兴安岭植物区;大、小兴安岭植物区及交错区不同生活型物种多样性指数变化为草本层>灌木层>乔木层,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灌木层和草本层差异不显著。
引用
收藏
页码:356 / 360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黄土高原马栏林区主要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研究 [J].
汪超 ;
王孝安 ;
郭华 ;
范玮熠 ;
朱志红 .
西北植物学报, 2006, (04) :791-797
[2]   历山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结构研究 [J].
茹文明 ;
张金屯 ;
张峰 ;
张桂萍 ;
刘瑞祥 .
应用生态学报, 2006, (04) :4561-4566
[3]   东北地区阔叶红松林的群落结构及其物种多样性比较 [J].
吴晓莆 ;
朱彪 ;
赵淑清 ;
朴世龙 ;
方精云 .
生物多样性, 2004, (01) :174-181
[4]   中国东北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更新及其恢复研究(英文) [J].
李俊清 ;
李景文 .
生态学报, 2003, (07) :1268-1277
[5]   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交错区生态系统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 [J].
国庆喜 ;
李具来 ;
刘继新 ;
张玉民 .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1, (05) :1-4
[6]   大兴安岭森林草原过渡带白桦及主要草本植物生态位关系的研究 [J].
王正文 ;
王德利 .
应用生态学报, 2001, (05) :677-681
[7]   大兴安岭次生林白桦对林下日阴菅及其它主要草本植物的影响 [J].
王正文 ;
王德利 ;
臧传来 ;
杨莲双 .
生态学报, 2001, (08) :1301-1307
[8]   大小兴安岭森林植被交错区在全球气候变化研究中的科学意义(英文) [J].
国庆喜 .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2001, (02) :93-96+146
[9]   暖温带若干落叶阔叶林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与群落动态的关系 [J].
高贤明 ;
马克平 ;
陈灵芝 .
植物生态学报, 2001, (03) :283-290
[10]   东北地区植被多样性的研究Ⅰ.寒温带针叶林区域垂直植被多样性分析 [J].
关文彬 ;
陈铁 ;
董亚杰 ;
周以良 .
应用生态学报, 1997, (05) :46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