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符号与旅游工艺品中的民族文化认同

被引:8
作者
廖杨
机构
[1] 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关键词
旅游工艺品; 民族文化; 文化认同; 象征人类学; 解释人类学;
D O I
10.14003/j.cnki.mzysyj.2006.02.005
中图分类号
C912.4 [文化人类学、社会人类学];
学科分类号
030303 ;
摘要
在人类学的视野中,任何具有分类意义的物品和符号都具有象征功能,象征和符号则构成了人们编织自身文化网络的线头和节点,它们实际上是人类文化的建构。民族旅游工艺品是一种“物态化”的民族文化,它通过各种符号形成旅游工艺品,并通过这些“符号”和工艺品本身来展示或“隐喻”其象征意义,亦即它背后蕴涵着民族或族群的文化认同。
引用
收藏
页码:39 / 4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宗教人类学导论[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英)菲奥纳·鲍伊(FionaBowie)著, 2004
[2]  
仡佬族文化百科全书[M]. 贵州民族出版社 , 贵州仡佬族学会编, 2002
[3]  
中国土家族民俗与稻作文化[M]. 人民出版社 , 刘芝凤著, 2001
[4]  
人类学理论的新格局[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纳日碧力戈等著, 2001
[5]  
纳西族风俗志[M].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 白庚胜著, 2001
[6]  
萨满论[M]. 辽宁人民出版社 , 富育光著, 2000
[7]  
文化的解释[M].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Geertz)著, 1999
[8]  
理论符号学导论[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李幼蒸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