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 29 条
膜下滴灌系统不同应用年限棉田根区盐分变化及适耕性
被引:64
作者:
王振华
[1
,2
,3
]
杨培岭
[1
]
郑旭荣
[2
,3
]
何新林
[2
,3
]
张金珠
[2
]
李文昊
[2
]
机构:
[1] 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
[2] 石河子大学水利建筑工程学院
[3] 现代节水灌溉兵团重点实验室
来源:
关键词:
灌溉;
盐分;
土壤;
干旱区;
盐碱地;
膜下滴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62 [棉];
S275.6 [滴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盐碱地长期膜下滴灌作物根区土壤盐分是否累积及适宜耕作问题引起很多学者关注和思考,并成为制约干旱区农业生产、影响绿洲生态稳定和膜下滴灌可持续应用的重要因素。该文通过对新疆典型灌区5块不同膜下滴灌应用年限农田进行连续4a的定点监测,尝试揭示长期膜下滴灌农田根区土壤盐分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在现行灌溉制度条件下,新疆干旱区绿洲膜下滴灌棉田0~60 cm膜内根区盐分随滴灌年限呈降低趋势,在滴灌1~4年根区总盐变化幅度及降低幅度均较大,滴灌5~7a盐分继续小幅降低,根区平均含盐量均低于5 g/kg,棉花根系生境合适,基本满足耕种条件,棉苗存活率在60%以上,产量在5 250 kg/hm2以上;滴灌8~15 a盐分趋于稳定,根区平均含盐量均低于3 g/kg,且Cl-含量低于0.12 g/kg时,棉花成活率及产量较高且稳定,棉苗存活率在90%以上,产量在6000 kg/hm2以上,根区土壤盐分中Na+与Cl-随滴灌年限降低趋势明显。当地的灌溉制度是造成根区盐分降低的主要原因,坚持现行的灌水制度有利于膜下滴灌长期可持续应用,但应适当减少花铃后期及吐絮期的灌水定额以节约水资源。
引用
收藏
页码:90 / 99
页数:10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