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类生物质气炭联产全生命周期评价

被引:19
作者
霍丽丽
赵立欣
孟海波
姚宗路
丛宏斌
王冠
机构
[1]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部农业废弃物能源化利用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生物质; 秸秆; 温室气体; 排放; 生命周期评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K6 [生物能及其利用];
学科分类号
080703 ;
摘要
为探究秸秆类生物质热解转化生物炭及热解气过程的能源转化过程的效率、经济性及温室气体排放,该文依据全生命周期评价分析原理,建立秸秆类生物质气炭联产全生命周期3E(economic,energy and environment)模型,对以玉米秸秆为原料的生物质气炭联产过程进行全生命周期分析,评价范围从作物种植到生物气炭产物的利用,系统分为玉米作物种植阶段、秸秆从田间到转化工厂的收储运阶段、生物质气炭转化阶段、生物质气炭应用阶段等4个阶段,并对比分析了横流移动床生物质气炭联产和竖流移动床生物质气炭联产2种工艺技术优劣。结果表明,横流移动床生物质气炭联产的净能量6 542.2 MJ/t,能量产出投入比为4.5,其中,居能源消费的前三位的是种植氮肥、种植农机油耗、热解电耗,分别占总能耗的30.8%、20.4%、17.2%;气炭联产转化的总成本319.4元/t,其中热解气炭转化阶段成本最高,约占总成本34.0%,产品收入567.6元/t,纯利润248.2元/t;能源消耗过程的温室气体CO2当量排放量18.05 g/MJ,经生物炭还田固碳,CO2当量减排量约为40 g/MJ。竖流移动床生物质气炭联产技术能源效益较横流略低,但经济效益较高,2种生物质热解气炭联产技术各具优势,可根据产品应用特点选择最适宜的转化工艺方案。2种气炭联产技术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而且均有较大的节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效益,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引用
收藏
页码:261 / 26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4 条
  • [1] 我国生物质热解特性及工艺研究进展
    王冠
    赵立欣
    孟海波
    姚宗路
    杨宏志
    田宜水
    [J]. 节能技术, 2014, 32 (02) : 120 - 124
  • [2]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全生命周期评价
    霍丽丽
    田宜水
    孟海波
    赵立欣
    姚宗路
    [J]. 太阳能学报, 2011, 32 (12) : 1875 - 1880
  • [3] 生物炭生产与农用的意义及国内外动态
    何绪生
    耿增超
    佘雕
    张保健
    高海英
    [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 1 - 7
  • [4] 中国煤电能源链的生命周期碳排放系数计量
    夏德建
    任玉珑
    史乐峰
    [J]. 统计研究, 2010, 27 (08) : 82 - 89
  • [5] 生物液体燃料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
    孟海波
    赵立欣
    高新星
    田宜水
    Rocco De Miglio
    Evasio Lavagno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12) : 218 - 223
  • [6] 中国主要农作物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分析评价
    崔明
    赵立欣
    田宜水
    孟海波
    孙丽英
    张艳丽
    王飞
    李冰峰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8, 24 (12) : 291 - 296
  • [7] 不同原料制备生物柴油生命周期能耗和排放评价
    胡志远
    谭丕强
    楼狄明
    董尧清
    [J]. 农业工程学报, 2006, (11) : 141 - 146
  • [8] 生物质热解原理与技术.[M].朱锡锋; 编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6,
  • [9] 生物质能资源清洁转化利用技术.[M].姚向君;田宜水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 [10] 生物炭技术缓解温室气体排放的潜力评估.[D].姜志翔.中国海洋大学.2013,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