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甸子本底站2003年秋冬季痕量气体浓度变化特征

被引:17
作者
孟昭阳
丁国安
汤洁
王淑凤
机构
[1]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中国气象局大气成分观测与服务中心中国气象局大气化学开放实验室
关键词
上甸子本底站; 痕量气体; 气象因子; O3;
D O I
10.19517/j.1671-6345.2007.04.021
中图分类号
X831 [大气监测]; P402 [大气化学];
学科分类号
0706 ; 070602 ;
摘要
2003年9月至2004年2月在北京上甸子区域大气污染本底监测站(117°07′E,40°39′N,海拔293.9 m)开展了对大气中痕量气体的连续在线监测,获得了NO、NO2、SO2、CO和O3等气体组分的变化特征、变化规律和浓度水平。初步分析表明,NO、NO2、SO2、CO和O3有明显的日变化和月变化特征。O3浓度在秋季较高,冬季较低;NO、NO2和SO2冬季出现浓度高值。探讨了O3和痕量气体与气象因子的关系。O3与NO、NO2、NOx、CO和SO2皆为负相关,CO与NOx和SO2具有较好的相关性。本底站痕量气体浓度与同期观测的城区污染物浓度相比其变化趋势基本呈同位相。
引用
收藏
页码:550 / 557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长江三角洲低层大气与生态系统相互作用研究.[M].周秀骥等著;.气象出版社.2004,
[2]  
空气污染气象学原理及应用.[M].李宗恺等著;.气象出版社.1985,
[3]   北京秋季城区和近郊近地层O特征 [J].
刘玉彻 ;
丁国安 ;
颜鹏 ;
王淑凤 ;
孟昭阳 ;
徐敬 ;
于海青 .
气象科技, 2005, (06) :520-526
[4]   北京一次局地重污染过程气象条件分析 [J].
徐晓峰 ;
李青春 ;
张小玲 .
气象科技, 2005, (06) :543-547
[5]   北京夏季近地层臭氧垂直变化及其环境效应的观测研究 [J].
任丽红 ;
胡非 ;
周德刚 ;
王玮 .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2005, (04) :429-435
[6]   长江三角洲地区臭氧生成过程分析 [J].
胡建林 ;
张远航 .
环境科学研究, 2005, (02) :13-18
[7]   北京气象塔夏季大气臭氧观测研究 [J].
李昕 ;
安俊琳 ;
王跃思 ;
陈万隆 ;
胡非 ;
陈辉 ;
石立庆 .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04) :18-22
[8]   长江三角洲痕量气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J].
王会祥 ;
唐孝炎 ;
邵可声 ;
曾立民 ;
王木林 ;
颜鹏 ;
王韬 ;
杜慧芳 ;
陈立民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3, (02) :114-118
[9]   北京冬季低层大气O垂直分布观测结果的研究 [J].
郑向东 ;
丁国安 ;
孙敏峰 ;
李淑杰 ;
巩建波 ;
郭文利 ;
王晓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100-108
[10]   北京城区大气边界层空气污染特征观测研究 [J].
丁国安 ;
孟昭阳 ;
于海青 ;
王淑凤 ;
温德永 ;
王晓云 ;
不详 .
应用气象学报 , 2002, (S1) :8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