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视野中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省思

被引:20
作者
楚江亭
机构
[1]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
关键词
大学生自杀; 风险社会; 自我同一性;
D O I
10.15895/j.cnki.rwzz.2010.01.001
中图分类号
B846 [变态心理学、病态心理学、超意识心理学];
学科分类号
040203 ;
摘要
近年来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逐年增多,经系统分析呈现若干特点。从涂尔干采用社会视角研究自杀问题至今,教育学也进行了诸多探索,但伴随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几乎所有的理论阐释都面临严峻挑战。由于当代社会已成为风险社会,例行化、有序性消失了,致使大学生在不确定性的社会情境中产生了"存在性焦虑"、"信任危机"、"本体性安全威胁"等问题。当然,风险社会也提供了发展机遇,要求大学生持有批判视角、群体意识、反思性选择能力,并在"时空迷失"、"抽象体系泛化"的日常生活中,既注意自我保护,又防止自我保护的过度或异化。
引用
收藏
页码:177 / 185
页数:9
相关论文
共 16 条
[2]   大学生与同龄社会青年抑郁情绪的比较研究 [J].
杨美荣 ;
杜君 ;
王晓一 .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7, (05) :400-402
[3]   美国大学生的自杀现象及其防范措施 [J].
房东波 .
世界教育信息, 2006, (08) :35-37+62
[4]   大学生的自杀观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 [J].
刘连龙 ;
胡明利 .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6, (04) :171-174
[5]   关于哲学的问题研究 [J].
朱葆伟 .
现代哲学, 2003, (01) :10-15
[6]   中国人自杀现象的本土特点 [J].
上官子木 .
社会学研究, 1995, (02) :104-110
[7]  
中国教育年鉴[M].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中国教育年鉴》编辑部编, 2005
[8]  
为自己的人[M]. - 三联书店[美]埃·弗洛姆(Erich, 1988
[9]  
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 -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
[10]  
社会的构成[M]. - 三联书店 , (英)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Giddens)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