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平的基础

被引:34
作者
阎学通
机构
[1]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
关键词
核威慑; 安全机制; 和平; 均势;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831 [];
学科分类号
0302 ; 030206 ; 030208 ; 1407 ;
摘要
冷战后维持东亚地区和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但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大国之间非均势格局下的核威慑、东盟集体安全的扩展以及韩国作为美国盟友坚持和平统一的政策。非均势核威慑遏制了大国间的战争。非均势核威慑与东盟的扩展共同维系了东亚大国与中小国家间的和平、东盟内部的和平以及美国与东盟国家的和平。韩国的和平统一政策保持了朝韩和平 ,约束了美国对朝鲜动武。非均势格局下的核威慑是核心要素 ,为东盟的扩展和韩国和平统一政策发挥作用提供了基础。如果这三个要素保持不变 ,东亚和平将有望再持续较长时期。
引用
收藏
页码:8 / 14+4 +4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亚太大国“伙伴关系”的互动性和不对称性 [J].
孙建社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03) :33-39
[2]   东亚的安全与威胁——不协调的“日美中俄”四重奏 [J].
宫本信生 ;
宇寒 .
国外社会科学文摘, 2001, (03) :21-23
[3]   试论东盟对建立亚太安全体制的影响 [J].
成雪峰 .
当代亚太, 2001, (01) :11-17
[4]   亚太安全理论框架 [J].
唐永胜 ;
郭新宁 .
太平洋学报, 1999, (04) :81-88
[5]  
胡锦涛会见美国总统布什[N]. 李文云,张祝基,王芳.人民日报. 2003
[6]  
争论中的国际关系理论[M].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美)詹姆斯·多尔蒂, 2003
[7]  
跨世纪的中国外交[M].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杨福昌主编, 2000
[8]  
新中国外交50年[M]. - 北京出版社 , 王泰平 主编, 1999
[9]  
战后国际关系史[M].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方连庆等主编, 1999
[10]  
中国与亚太安全[M]. - 时事出版社 , 阎学通等著,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