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种间杂交稻籽粒充实度的遗传分析

被引:12
作者
顾世梁,惠大丰,朱庆森
机构
[1] 扬州大学农学院农学系
关键词
充实度;遗传模型;基因效应;亚种间杂交稻;
D O I
10.16819/j.1001-7216.1996.03.001
中图分类号
S511.035.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PC311等粳型广亲和品种与扬稻4号等常规籼稻品种配组得到5个组合各18个世代的材料。测定其谷粒充实度并进行母体植株基因型和胚乳基因型联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1)组合之间的充实度差异明显。组合测03×扬稻4号和轮回422×3037亲本的充实度较高(平均为96.17),杂交、回交后代的充实度也较高(平均数为95.93),F1等世代充实不良的问题并不严重。组合02428×明恢63两亲本的充实度很低,但杂交、回交等世代的充实度很高,这表明在一定的遗传背景下,导入外源互补基因可提高充实度。两个充实度不高的亲本也可能获得充实度很高的杂种材料,这也说明除了“以饱攻饱”外,也存在其它提高亚种间杂种充实度的育种途径。低亲(PC311)和高亲(扬稻4号)组合,F1代的充实度较低,其它世代的高低程度与遗传的加性模型较为吻合。低亲(PC311)×低亲(IR36)后代充实度大多数世代均较低。2)对各组合的谷粒充实度进行单个和联合的遗传分析表明,扬稻4号和测03的增效作用、IR36和PC311的减效作用比较明显,这种效应在较大程度上能为母体植株和胚乳基因型联合的加性—显性—细胞质效应模型所说明,遗传表达有较高的可信
引用
收藏
页码:129 / 133+34+135-137
页数:9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