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插水稻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

被引:25
作者
彭长青 [1 ]
李世峰 [1 ]
卞新民 [2 ]
钱宗华 [3 ]
徐长青 [3 ]
吴九林 [1 ]
周宇 [1 ]
机构
[1] 江苏省南通市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2] 南京农业大学
[3] 江苏省如东县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精确定量栽培;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511.22 [];
学科分类号
0901 ;
摘要
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武香粳14”为材料,对机插水稻的育秧、移栽、肥料运筹等进行了精确定量栽培调控技术研究。结果表明:①芽谷播量以150~180 g/盘(1 624 cm2)为最佳;②壮秧剂处理秧苗素质,机插质量均好于其他复合肥处理,苗床如用复合肥处理,则其用量以N-P2O5-K2O=10-10-5的复合肥150 g.m-2较好;双膜育秧的秧苗须在播后21 d内机插大田;③小棵密植(取秧面积1.26 cm2、株距11.7 cm、行距30 cm)有利于提高机插水稻的个体质量及群体水平;④大田施N量324 kg.hm-2、基蘖肥∶穗肥=6∶4的处理产量最高,单位面积总颖花量的显著提高是机插水稻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20 / 24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水稻高产技术的新发展——精确定量栽培 [J].
凌启鸿 ;
张洪程 ;
丁艳锋 ;
张益彬 .
中国稻米, 2005, (01) :3-7
[2]   不同播量与机插密度对机插秧苗大田生长发育的影响 [J].
王夕娥 ;
顾海伟 ;
於永杰 .
上海农业科技, 2004, (04) :28-29
[3]   不同育秧方式对水稻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J].
沈建辉 ;
曹卫星 ;
朱庆森 ;
薛艳凤 ;
景启坚 .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03, (03) :7-9
[4]   不同播量对机插秧苗素质的影响 [J].
景启坚 ;
薛艳凤 ;
钱照才 .
江苏农机化, 2003, (02) :13-14
[5]   机械化移栽方式对水稻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J].
高连兴 ;
赵秀荣 .
农业工程学报, 2002, (03) :45-48
[6]   2001年水稻机插秧试验示范中有关技术问题初探 [J].
薛艳凤 ;
于林惠 .
江苏农机化, 2001, (06) :16-18
[7]   江苏省引进高性能插秧机试验综述 [J].
范伯仁 .
中国农机化, 2001, (04) :32-34
[8]  
水稻丰产高效技术及理论[M]. 中国农业出版社 , 凌启鸿[等]编著,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