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败血症临床分析

被引:4
作者
李茹琴
贺美玲
于爱民
王宁
机构
[1] 大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大连
[2] 大连儿童医院细菌室
[3] 大连市教育学院卫生所
关键词
新生儿; 败血症;
D O I
10.13381/j.cnki.cjm.2000.06.026
中图分类号
R722.1 [新生儿疾病];
学科分类号
100202 ;
摘要
目的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病原学变化特点。方法 通过两组败血症的临床表现、发病因素、感染途径、血培养结果及药敏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组病因与围产期高危因素相关。临床表现以体温不升、拒奶、反应差及多脏器功能受损有关。而 组病因以皮肤感染、肺炎及颅内感染为多见 ,临床特点以中毒性脑病为突出。两组血培养结果提示 : 组以 G-杆菌为主 ,特别是大肠杆菌极为多见。 组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多见 (32 .2 % ) ,耐苯唑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MRSA)两组均有存在。条件致病菌以 组多见。药敏两组比较结果显示 :对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耐药 ,对丁胺卡那霉素、头孢类抗生素高度敏感。结论 加强围产期高危儿检测及新生儿感染性疾病诊治 ,是减少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的重要措施。随着致病菌的变化 ,含 β内酰胺抑制剂的抗生素敏感性高。
引用
收藏
页码:51 / 52
页数:2
相关论文
共 3 条
[1]   儿科感染致病菌814株耐药性监测 [J].
王洪波 ;
桂清荣 ;
申正义 .
中华儿科杂志, 1999, (11) :35-38
[2]   新生儿感染治疗的新模式 [J].
李易娟 .
国外医学(儿科学分册), 1999, (01)
[3]  
实用新生儿学[M]. 人民卫生出版社 , 金汉珍等主编, 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