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产量结构模型的研究

被引:1
作者
潘晓康
蒋国柱
邓绍华
吴同礼
崔秀稳
吴云康
陈德华
机构
[1] 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2] 江苏农学院
[3] 江苏农学院 安阳
[4] 安阳
[5] 扬州
[6] 扬州
关键词
棉花; 产量构成因素; 栽培措施; 模型;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经过1987和1988两年在河南安阳和江苏扬州二个点的田间试验研究,分别建立了棉花纤维产量构成因素公顷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对产量影响的数学模型,以及播期、追施氮肥、密度、喷缩节安、去早蕾、留果枝数等栽培措施对产量构成各因素影响的数学模型。分析指出,产量构成因素的重要地位随地区不同而变化,主要栽培措施是依据一定地区和一定年份而言的。在安阳地区,铃重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而去早蕾、密度和追施氮肥又是影响铃重的主要栽培措施,这三项措施的重要性顺序随着年份不同而不一样;在扬州地区,公顷铃数是贡献于产量的最重要因素,而密度又是影响公顷铃数的关键栽培措施,留果枝数和追施氮肥的地位则因年份不同而分别居第二、第三位。这为棉花生产因地因时制宜,抓主要矛盾提供了科学依据。
引用
收藏
页码:81 / 86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 条
[1]  
中国棉花栽培学[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中国科学院棉花研究所 主编,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