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细碎化的缘由与效应——历史视角下的经济学解释

被引:52
作者
叶春辉 [1 ]
许庆 [2 ]
徐志刚 [3 ]
机构
[1] 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
[2] 上海财经大学财经研究所
[3] 不详
基金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
关键词
农地细碎化; 人地比例; 诸子均分制; 经营方式; 效用;
D O I
10.13246/j.cnki.iae.2008.09.004
中图分类号
F301 [土地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82802 ; 1204 ; 120405 ;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与农地细碎化相关的国内外的历史学和社会学的文献的梳理,发现农地细碎化的存在与土地的私有或者公有没有任何关系;它的产生和中国极高的人地比例、传统的诸子均分财产制度以及投资性质的不在地地主有着密切的关联;同时,农地细碎化的存在还受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直接影响。通过对相关经济学文献的整理,证实了农地细碎化的存在阻碍了农业生产规模效益的提高,降低了农户收入水平,浪费了农村劳动力;但是农地细碎化也有正面效用,如提高了农户收入水平、缩小了农民间的收入不平等。
引用
收藏
页码:9 / 15+110 +110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农地制度、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不平等 [J].
许庆 ;
田士超 ;
徐志刚 ;
邵挺 .
经济研究, 2008, (02) :83-92+105
[2]   土地细碎化与农民收入:来自中国的实证研究 [J].
许庆 ;
田士超 ;
邵挺 ;
汪学军 .
农业技术经济, 2007, (06) :67-72
[3]   农地细碎化、劳动力利用与农民收入——基于江苏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实证研究 [J].
李功奎 ;
钟甫宁 .
中国农村经济, 2006, (04) :42-48
[4]   土地对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效用的实证研究——上海市农民土地决策行为的生存伦理分析 [J].
王克强 .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2004, (06) :10-17
[6]   土地使用规则的不确定:一个解释框架 [J].
张静 .
中国社会科学, 2003, (01) :113-124+207
[7]   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 [J].
姚洋 .
经济研究, 2003, (01) :71-79+94
[8]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J].
鲍海君 ;
吴次芳 .
管理世界, 2002, (10) :37-42
[9]   平度市“两田制”改革试验及其初步效应 [J].
魏景瑞 ;
邹书良 .
中国农村经济, 1992, (07) :32-36
[10]   制约土地集中的因素和对顺义方式的思考 [J].
裴长洪 .
经济研究, 1987, (12) :7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