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伊犁古裂谷

被引:149
作者
车自成,刘良,刘洪福,罗金海
机构
[1] 西北大学地质系
关键词
伊犁,古裂谷,火山岩组合,地球化学;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542.3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伊犁石炭纪裂谷叠加在中天山造山带之上.后者是在加里东旋回中发育的造山隆起带,除发育下古生界优地槽沉积外,前寒武系变质基底广泛出露,石炭纪沉积以大小不筹的上叠盆地不整合在这样一个基底之上。由于基底性质的差异,西段盆地范围大,沉积厚度大;向东到巴仑台直至托克逊地区,则呈断续延伸的小型断用盆地,厚度薄,而且底砾岩层的厚度大.现有资料说明,石炭纪火山岩主要是玄武岩一玄武安山岩-粗安岩和粗面岩-流纹岩组合.以碱性系列的岩石为主,多为高钾系列,次为钠质;主要为低Al型,也有高Al型;轻稀土和不相容元素从低度富集到中等富集(La/Yb为1.8~6.7和5.3~14.9),Nb、Ta从微亏损到强亏损(Th/Ta≈1.3~15);Nd(t)值偏低(≈+2.3~+4.6),而ISr(~0.7058)和208Pb偏高(208Pb/204Pb≈38.452,206Pb/204Pb≈18.378),反映其岩浆来自弱富集或异常地幔源区.由于裂谷发育程度的不同,岩浆或者直接来出,或者在下地壳环境下受到混染或发生分异,从而导致岩石组合在走向上的差异。
引用
收藏
页码:478 / 490
页数:13
相关论文
empty
未找到相关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