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项目区农用地质量分等方法的修正

被引:41
作者
余建新 [1 ]
魏巍 [2 ]
廖晓虹 [3 ]
彭云 [1 ]
廖丽君 [1 ,4 ]
赵永丽 [1 ]
机构
[1] 云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工程实验室
[2] 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3] 云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4] 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云南陆良野外基地”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治; 分等; 修正体系; 项目区; 农用地质量;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301.21 [耕地管理与保护]; F224 [经济数学方法];
学科分类号
0701 ; 070104 ;
摘要
土地整治是改善土地利用条件,提高土地质量的有效措施。在农用地质量分等更新工作中,现有的分等体系不能反映出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等别的变化。该文探讨一种能反映出整治项目建设前后农用地质量等别差异分等更新方法。即:在原分等计算体系中,增加2级修正,选出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影响耕地自然质量的分等因素(地形坡度、地表岩石出露度、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和受工程措施影响较大的、明显改善土地利用条件的分等因素(田块规整度、田间道路、灌溉方式和排水方式),并以这些因素的变化确定建设后耕地利用水平修正系数。该文选取位于陆良县土地整治项目区中的14个点对提出的土地整治项目区耕地质量评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在14个监测点中,5个监测点自然质量提升了0.1等,其余9个点自然质量等未发生变化。14个监测点利用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5等,最高提升1.7等。14个监测点经济等均有提升,平均提升1.1个等别,最低提升0.4等,最高提升1.8等。从验证结果可看出:在农用地分等计算流程中增加耕地自然质量修正和利用水平修正系数作为土地整治项目建设后耕地质量评定的方法是可行的。
引用
收藏
页码:234 / 240
页数:7
相关论文
共 21 条
[1]   中国粮食主产区耕地生产能力空间分布特征 [J].
相慧 ;
孔祥斌 ;
武兆坤 ;
史婧然 ;
张青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4) :235-244
[2]   中国西部区耕地等别空间分布特征 [J].
孔祥斌 ;
张青璞 .
农业工程学报, 2012, 28 (22) :1-7
[3]   区域耕地整理潜力研究——以云南省芒市为例 [J].
房静 ;
黄愈 ;
罗志清 .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0 (24) :12250-12254
[4]   基于农用地分等的土地整理耕地质量评定方法 [J].
赵蕾 ;
谭荣建 .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 12 (17) :4266-4270
[5]   基于耕地质量等级监测的县级农用地分等更新研究——以化州市为例 [J].
吴茗华 ;
胡月明 ;
黎诚 .
广东农业科学, 2012, 39 (07) :213-217
[6]   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更新方法的研究 [J].
周晓伟 ;
张巧艳 .
测绘工程, 2011, 20 (06) :76-78
[7]   广东省县级农用地分等成果与二调成果快速衔接技术方法探讨 [J].
王秋香 ;
杨远光 ;
赵寒冰 ;
孙伟杰 ;
王振毅 .
中国土地科学, 2011, 25 (05) :67-72
[8]   基于农用地分等和土壤环境质量评价的耕地综合质量评价 [J].
路婕 ;
李玲 ;
吴克宁 ;
赵华甫 ;
黄勤 .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 (02) :323-329
[9]   云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基本模式与投资控制研究 [J].
郑宏刚 ;
尚彦 ;
廖晓虹 ;
余杨 ;
余建新 .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 24 (03) :441-447
[10]   基于土地开发整理修订农用地分等结果的一种方法 [J].
边振兴 ;
于淼 ;
王秋兵 .
农业工程学报, 2009, 25 (01) :232-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