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梯田遗产地居民地方感与梯田保护态度的关系

被引:18
作者
华红莲 [1 ,2 ,3 ]
周尚意 [3 ]
角媛梅 [1 ]
王梅 [1 ]
胡志昕 [1 ]
机构
[1]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
[2] 云南师范大学中国西南地缘环境与边疆发展协同创新中心
[3]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
关键词
哈尼梯田; 地方感; 梯田保护意愿; 当地居民;
D O I
10.13284/j.cnki.rddl.002867
中图分类号
K901 [人文地理学];
学科分类号
060201 ; 070502 ; 120203 ;
摘要
地方感在遗产保护中的作用日益受到关注,但目前的研究多集中在个体地方感对遗产保护的作用,较少关注地方感形成的自然、社会环境因素及其影响。在借鉴国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哈尼梯田人地关系的特征,从地方感、自然连接、社会连接、梯田保护态度4个维度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分析遗产地居民的地方感与另外3个维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地居民地方感与自然连接中人与自然的连通性、对自然的依恋,与社会连接中亲戚、邻里关系、社区活动组织具有显著的关系;居民地方感与梯田保护态度呈明显正相关;社区中的亲戚邻里关系以及活动组织对于梯田保护态度有直接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地方感对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态度具有正向影响这一结论,支持了地方固有的自然、社会特性以及人们与之的连接程度在个人地方感的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这一假设。据此,提出应该以社区为基础单元,以重大节庆和祭祀活动为切入点,强化当地的传统社会组织模式和社会关系网络;保护传统的资源管理和分配制度,为梯田保护提供内在动力。
引用
收藏
页码:532 / 538+571 +571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35 条
[1]   世界遗产申报对居民地方感的影响——以湖南崀山为例 [J].
郑群明 ;
夏赞才 ;
罗文斌 ;
刘媛媛 .
旅游科学, 2014, 28 (01) :54-64
[2]   世界遗产地旅游者地方感影响关系及机理分析——以苏州古典园林为例 [J].
苏勤 ;
钱树伟 .
地理学报, 2012, 67 (08) :1137-1148
[3]  
红河哈尼梯田的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J]. 卢鹏.红河探索. 2012 (03)
[4]   “地方”概念对人文地理学各分支意义的辨识 [J].
周尚意 ;
唐顺英 ;
戴俊骋 .
人文地理, 2011, 26 (06) :10-13+9
[5]   皖南古村落居民地方依恋特征分析——以西递、宏村、南屏为例 [J].
唐文跃 .
人文地理, 2011, 26 (03) :51-55
[6]   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 [J].
朱竑 ;
刘博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 (01) :1-8
[7]   云南省绿春县哈尼梯田土壤重金属分布与潜在生态风险 [J].
张德刚 ;
刘艳红 ;
全舒舟 .
西南农业学报, 2010, 23 (06) :1980-1984
[8]   哈尼梯田的持续机制与协调管理 [J].
邓丽丽 ;
张瑾 ;
冯铁宏 .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12) :75-81
[9]   居民地方感对区域旅游发展支持度影响——以九寨沟旅游核心社区为例 [J].
许振晓 ;
张捷 ;
Geoffrey Wall ;
曹靖 ;
张宏磊 .
地理学报, 2009, 64 (06) :736-744
[10]   发展旅游是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保护的有效途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论坛综述 [J].
闵庆文 ;
孙业红 .
古今农业, 2008, (03)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