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蓄水后水文特性和污染因素分析

被引:10
作者
孟春红
赵冰
机构
[1]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营养盐; 浮游植物; 流速; 三峡水库;
D O I
10.16232/j.cnki.1001-4179.2007.08.002
中图分类号
X524 [湖泊、水库];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根据2003年10月和2004年4月的三峡库区调查,三峡水库二期蓄水后的流速、流量、水深都发生了变化,干流流速为0.13~0.24 m/s,远低于天然河道状态下2 m/s的平均流速;支流回水段流速普遍低于0.05 m/s,远低于天然状况下1~3 m/s的平均流速。总磷浓度为0.063~0.098 mg/L;总氮浓度为1.10~1.85 mg/L。从营养盐单因子考虑,国际上一般认为,当水体中总磷、总氮浓度分别达到0.02 mg/L和0.20 mg/L这一临界值时,水体就有可能出现富营养化现象。对三峡库区的研究结果表明:河流型水体为贫营养状态,过渡型水体为中营养状态,部分湖泊型水体为富营养状态,三峡水库存在着发生藻类异常繁殖的"水华"现象的可能。
引用
收藏
页码:26 / 27+45 +45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4 条
  • [1] 长江流域大型水库富营养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王孟
    邬红娟
    马经安
    不详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 2004, (05) : 477 - 481
  • [2] 三峡库区富营养化主要诱发因子分析
    李锦秀
    廖文根
    [J]. 科技导报, 2003, (09) : 49 - 52
  • [3] 三峡水库香溪河库湾水质预测
    雒文生
    谈戈
    [J]. 水电能源科学, 2000, (04) : 46 - 48
  • [4]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编;魏复盛主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