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女性自我的再认识 一项来自恩施土家族双龙村的研究

被引:15
作者
崔应令
机构
[1] 武汉大学社会学系
关键词
自我; 他性; 理性主体; 情感主体;
D O I
10.15992/j.cnki.31-1123/c.2009.02.009
中图分类号
C913.68 [妇女问题];
学科分类号
030301 ; 1204 ;
摘要
传统女性主义者认为,女性的自我是无主体性的"他性"存在。现代女性主义的批判指出,女性自我是有主体的,但这种主体本质上是女性多种生存"策略"所体现的理性主体。本文基于对恩施双龙村女性的田野调查研究,提出了"女性自我是情感主体的自我"的观点,这种情感主体的自我具有包容性和排他性双重特征。情感主体的意义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女性在对相关他人命运的关心及对他人无功利的或弱功利的付出中,为乡村社会的团结与整合做出了自己特殊的贡献;二是女性在感性的率性行为中,突破了既有的习俗与规则,为乡村社会的变迁做出了贡献。
引用
收藏
页码:79 / 98+224 +224-225
页数:22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依附者还是构建者?——关于妇女亲属关系的一项民族志研究 [J].
李霞 .
思想战线, 2005, (01) :82-87
[2]  
自杀作为中国问题[M].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吴飞, 2007
[3]  
情感社会学[M]. - 上海人民出版社 , (美) 特纳 (Turner, 2007
[4]  
心灵、自我与社会[M]. - 上海译文出版社 , (美)乔治·H.米德(GeorgeH.Mead)著, 2005
[5]  
中国北方村落的社会性别与权力[M]. - 江苏人民出版社 , (加) 朱爱岚, 2004
[6]  
女性主义思潮导论[M]. -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美)罗斯玛丽·帕特南·童(RosemariePutnamTong)著, 2002
[7]  
社会分工论[M]. - 三联书店 , (法)埃米尔·涂尔干(EmileDurkhem)著, 2000
[8]  
第三类女性[M]. - 湖南文艺出版社 , (法)吉尔·里波韦兹基(GillesLipovetsky)著, 2000
[9]  
不同的声音[M].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美)卡罗尔·吉利根(CarolGilligan)著, 1999
[10]  
第二性[M].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著,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