鮻鱼稚鱼在沿岸碎波带的出现和滞留时间

被引:18
作者
钟俊生 [1 ]
傅萃长 [2 ]
郁蔚文 [3 ]
吴美琴 [1 ]
张增频 [4 ]
龚小玲 [1 ]
胡芬 [51 ]
机构
[1] 上海水产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2]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3]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研究所
[4] 江西鹰潭供电公司
关键词
鮻鱼; 稚鱼; 耳石; 日龄; 保育场;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S931.1 [渔业资源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摘要
2004年3-8月在长江口沿岸碎波带5个站位用小型拖网(1 m×4 m,网目1 mm)采集到鱼稚鱼754尾,平均密度为10.9尾/网次,以6月的出现尾数最多,5月份最少。平均密度以St.2最高(80.6尾/网次)。通过研究St.2鱼稚鱼的平均体长及生长规律,其平均体长呈逐月递增趋势,表明该鱼以沿岸碎波带作为其保育场。对205尾鱼稚鱼的耳石日生长轮的观察结果,其日轮数与体长呈对数相关,并由耳石日轮数推算出其为3-6月孵化的个体。孵化后约20~46 d的个体在沿岸碎波带水域进行短期生活。鱼稚鱼在保育场的生长规律揭示了在进行海岸工程时必须强调对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保护的重要性。
引用
收藏
页码:3281 / 3285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1 条
[1]   长江口沿岸碎波带仔稚鱼种类组成和季节性变化 [J].
钟俊生 ;
郁蔚文 ;
刘必林 ;
龚小玲 ;
薄欢军 ;
胡芬 ;
丁峰元 .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2005, (04) :4375-4382
[2]   杭州湾湾口与日本有明海产花鲈稚鱼的比较研究 [J].
赵盛龙 ;
钟俊生 ;
木下泉 ;
郑海杰 .
水产学报, 2005, (05) :88-93
[3]   摄食水平对梭鱼的生长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J].
线薇薇 ;
朱鑫华 .
海洋与湖沼, 2001, (06) :612-620
[4]   梭鱼幼鱼热忍受温度的研究 [J].
张梅英 ;
侯文礼 ;
沙少国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61-63
[5]   梭鱼幼鱼的生态生长效率研究 [J].
李军 ;
杨纪明 ;
窦硕增 .
海洋科学, 1995, (01) :68-69
[6]   梭鱼仔鱼耳石日轮形成及自然种群日龄的鉴定 [J].
李城华 ;
沙学绅 ;
尤锋 ;
杨纯武 ;
黄瑞东 .
海洋与湖沼, 1993, (04) :345-349+447
[7]   中国梭鱼42年来的研究概况 [J].
李明德 .
海洋通报, 1993, (06) :81-86
[8]   渤海梭鱼的年龄与生长 [J].
李明德 ;
王祖望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82, (04) :508-515
[9]   Early life history of a catadromous sculpin in western Japan [J].
Izumi Kinoshita ;
Kensaku Azuma ;
Shinji Fujita ;
Isao Takahashi ;
Katsuya Niimi ;
Shigeo Harada .
Environmental Biology of Fishes, 1999, 54 :135-149
[10]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M].中国农业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水产业卷编辑委员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编辑部 编.农业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