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河岸植物带对非点源污染河水污染物降解试验研究

被引:7
作者
徐成斌
于宁
马溪平
艾娇
张营
张利红
机构
[1] 辽宁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
植物带; 河岸缓冲带; 非点源污染; 河水污染物; 降解试验;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X522 [河流];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2种植物带(芦苇、香蒲与芦苇)对受非点源污染河水进行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模拟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带处理污染物的降解效果明显优于无植物带,且以混合植物带效果最好。香蒲与芦苇植物带对COD、TN、TP和NH3—N去除率的周平均值分别为31.62%、37.84%、30.65%和34.31%。植物带能够截留地表径流中的颗粒物,提高水域中的溶解氧含量,对防止水土流失与改善流域水质均有显著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3 / 66
页数:4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河流中污染物衰减系数影响因素分析 [J].
郭儒 ;
李宇斌 ;
富国 .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 (01) :56-59
[2]   生态河岸带的概念及功能 [J].
夏继红 ;
严忠民 .
水利水电技术, 2006, (05) :14-17+24
[3]   非点源污染中氮磷迁移转化机理研究进展 [J].
窦培谦 ;
王晓燕 ;
王丽华 .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 (02) :93-98
[4]   河岸混合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中试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科学, 2006, (04) :651-654
[5]   河岸芦苇、茭白和香蒲植物带处理受污染河水中试研究 [J].
李睿华 ;
管运涛 ;
何苗 ;
胡洪营 ;
蒋展鹏 .
环境科学, 2006, (03) :3493-3497
[6]   河流廊道与生态修复 [J].
王薇 ;
李传奇 .
水利水电技术, 2003, (09) :56-58
[7]   河道沿岸芦苇带对氨氮的削减特性研究 [J].
王超 ;
王沛芳 ;
唐劲松 ;
杨敏 .
水科学进展, 2003, (03) :311-317
[8]   污染河道的生态修复机理研究 [J].
郑天柱 ;
周建仁 ;
王超 .
环境科学, 2002, (S1) :115-117
[9]   河岸带及其生态重建研究 [J].
张建春 ;
彭补拙 .
地理研究, 2002, (03) :373-383
[10]   Assessment of the effects of check-dams on riparian vegetation in the mediterranean environment: A methodological approach and example application [J].
Bombino, G. ;
Tamburino, V. ;
Zimbone, S. M. .
ECOLOGICAL ENGINEERING, 2006, 27 (02) :134-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