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和展望

被引:6
作者
王明艳
宋为民
机构
[1] 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关键词
分子生物学,中医药研究,证实质,中药作用,中医治疗,展望;
D O I
10.14148/j.issn.1672-0482.1998.03.001
中图分类号
R2-031 [中西医结合];
学科分类号
1006 ; 100601 ;
摘要
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在中医药研究中应用的主要成就,对其前景作了乐观的展望,认为分子生物学将在证的实质研究、中药作用的“靶子”、疑难病证的诊治、中药抗衰老、新药研制等方面有大的突破。
引用
收藏
页码:2 / 4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9 条
[1]   抗癌新药威麦宁 [J].
王义林 .
中国新药杂志, 1998, (01) :72-72
[2]   补肾生血方对β—地中海贫血基因水平的影响 [J].
吴志奎 ;
蔡辉国 ;
陈佩贞 ;
姜葆华 ;
崔京华 ;
王荣新 ;
黄有文 ;
纪新军 ;
黄霞珍 .
中医杂志, 1997, (02) :91-93
[3]   补肾健脾活血三类复方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胸腺轴及CRF基因表达的影响 [J].
钟历勇,沈自尹,蔡定芳,郑仲承,陈晓红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01) :39-41
[4]   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 [J].
沈自尹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7, (01) :50-52
[5]   开展砷剂治疗白血病的临床和机制研究 [J].
王振义 .
中华血液学杂志, 1996, (02) :4-4
[6]   二仙汤及其拆方对老年大鼠部分抗氧化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 [J].
沈小瑜,方肇勤,吴敦序,顾文聪,宋菊敏,廖菡,张伯讷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5, (11) :672-673+374
[7]   中医药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现状和展望 [J].
徐琦 .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1995, (02) :3-4
[8]   中药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J].
李静,陈可冀 .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1994, (S1) :243-243
[9]   淫羊藿多糖对羟基脲所致“阳虚”动物骨髓细胞DNA合成率的影响 [J].
刘福春 ;
丁光霞 ;
李菊仙 .
中国中药杂志, 1991, (10) :620-622+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