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发生机理及防治路径研究

被引:12
作者
张婧飞
机构
[1] 大连海事大学法学院
关键词
邻避冲突; 农村环境群体性事件; 风险沟通;
D O I
10.13240/j.cnki.caujsse.20150408.004
中图分类号
D631.43 [公共秩序管理];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已经成为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易发地和多发地,该类群体性事件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地区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准确界定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特征,对于治理该类事件意义重大。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特征表现为:冲突焦点具有不确定性和主观性、环境风险更多地由农民承担、农民多使用暴力进行非理性抗争。农村邻避型环境群体性事件的发生机理表现为:利益相关者在风险认知上的冲突、部分农民环境权受侵害、"专断-压制"型管控模式的合法性困境。由此提出的防治路径包括:进行有效的风险沟通、设置形式多样的公民参与机制、构建"参与-回应"型社会治理模式。
引用
收藏
页码:35 / 40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风险与理性.[M].(美)凯斯·R.孙斯坦(CassR.Sunstein)著;师帅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
[2]  
近五年因环保问题而引发的九起群体性事件..张焕平;.http:∥special.caixin.com/2012-10-25/100407477.html.2012,
[3]   MIDDLE-CLASS MOBILIZATION [J].
Wasserstrom, Jeffrey N. .
JOURNAL OF DEMOCRACY, 2009, 20 (03) :29-32
[4]   The old lady visits your backyard: A tale of morals and markets [J].
Frey, BS ;
OberholzerGee, F ;
Eichenberger, R .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96, 104 (06) :1297-1313
[5]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J].
俞可平 .
前线, 2014, (01) :5-8+13
[6]   农民生态权在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机制分析及立法设计 [J].
张安毅 .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30 (04) :5-11
[7]   基于扎根理论的环境维权类群体性事件演化过程分析——以厦门PX事件为例 [J].
沙勇忠 ;
曾小芳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04) :94-101
[8]   我国行政模式与现代行政法的变迁 [J].
章剑生 .
当代法学, 2013, 27 (04) :20-31
[9]   环境公民身份:形成逻辑、理论意蕴与法治价值 [J].
秦鹏 .
法学评论, 2012, 30 (03) :78-88
[10]   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 [J].
周光辉 .
中国社会科学, 2011, (03) :101-12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