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的水文特征

被引:11
作者
赵焕庭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关键词
珠江三角洲; 广东; 北江下游; 水文特征;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正>珠江三角洲范围广义的指三榕峡、飞来峡和博罗以下平原,狭义的指三水和石龙以下网河区。地势低洼,河道纵横,土地肥沃,开发历史长,已被高度利用,仍有发展潜力。经常发生洪、涝、咸、台风暴潮等自然灾害。1899年开始在三水县河口设水位站观测水位和雨量。1908年在广州浮标厂设水位站。1915年7月上、中旬,同时发生西江约两百年一遇、北江约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加上大潮顶托,三角洲泛滥成灾,淹没耕地647万亩,广州市西部和南部也被淹7天,人民生命财产蒙受严重的损失。为此当局设立了广
引用
收藏
页码:108 / 117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佛山水道规设不周引起严重污染的教训 [J].
戴良生 .
人民珠江, 1982, (01) :14-17
[2]   珠江河口区的台风暴潮及其分析 [J].
何洪钜 .
人民珠江, 1981, (04) :34-51
[3]   用不恒定流方法对河网分析计算探求广州市潮型、水位变化的原因 [J].
游卫中 ;
薛建枫 ;
蔡云生 .
人民珠江, 1981, (03) :54-62
[4]   关于广州市区洪潮水位变化情况及开展河道岸线规划工作的意见 [J].
张宗彝 ;
丁树清 ;
董德化 .
人民珠江, 1981, (03) :10-23
[5]   广州出海水道治理的探讨 [J].
丁树清 .
人民珠江, 1981, (01) :44-50+66
[6]   珠江三角洲整治规划问题的研究 [J].
廖远祺 ;
范锦春 .
人民珠江, 1981, (01) :1-18
[7]   珠江流域概况及开发治理意见 [J].
廖远祺 ;
范锦春 .
人民珠江, 1980, (01) :16-38
[8]   西江三角洲的咸害问题 [J].
黄新华 ;
曾水泉 ;
易绍桢 ;
注晋三 .
地理学报, 1962, (02) :137-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