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上游林区森林资源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

被引:24
作者
包维楷
张镱锂
王乾
摆万奇
郑度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四川成都
[4] 四川
[5] 北京
[6] 四川成都
关键词
亚高山针叶林; 森林采伐; 环境退化; 森林重建; 皆伐迹地;
D O I
10.16089/j.cnki.1008-2786.2002.02.011
中图分类号
S718.5 [森林生态学];
学科分类号
071012 ; 0713 ;
摘要
虽然森林采伐后的恢复重建一直是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森林经营管理的主要实践活动之一 ,但有关该区大规模森林恢复重建实践及其存在的问题还不清楚。本文选择大渡河上游林区 ,分析了该区目前森林资源现状、森林退化及其恢复重建及特点 ,阐明了该区目前资源管理与恢复重建存在的主要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结果表明 ,该区林地资源丰富 ,但森林资源量小 ,覆盖率不足 2 3% ,长期采伐导致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严重恶化 ;现有恢复重建技术体系不健全 ,人工成林成功率在高山同峡谷区不足 30 % ,高丘区不足 15 % ;造林树种单一 ,造林密度过大 ,抚育管理不力 ,人工林质量低下 ;强化对迹地退化过程的深入研究和监测 ,充分认识迹地环境的制约作用 ,强化抚育管理 ,改进和完善现有的森林重建技术体系 ,增加造林树种 ,特别是乡土阔叶树种的多样性应该是该区生态恢复重建的关键对策
引用
收藏
页码:194 / 19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7 条
[1]   长江上游的生态环境问题、根源及其治理方略 [J].
刘照光 ;
包维楷 ;
吴宁 ;
刘庆 ;
潘开文 ;
陈庆恒 ;
印开蒲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0, (S1) :32-35
[2]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机制 [J].
包维楷 ;
王春明 .
山地学报, 2000, (01) :57-62
[3]   生态系统退化的过程及其特点 [J].
包维楷 ;
陈庆恒 .
生态学杂志, 1999, (02) :37-43
[4]   坡地清带造林技术评价研究 [J].
包维楷 ;
乔永康 ;
钱能斌 .
生态农业研究, 1998, (02) :46-49
[5]   岷江上游山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及其恢复与重建对策 [J].
包维楷,陈庆恒,刘照光 .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995, (03) :277-282
[6]  
四川森林生态研究.[M].李承彪主编;.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7]  
四川植被.[M].四川植被协作组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