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的发育条件及演变过程

被引:16
作者
张家强
李从先
丛友滋
机构
[1] 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阳,
[2] 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开放实验室!上海,
[3]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
关键词
潮成沙体; 发育条件; 演变过程; 苏北南黄海;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736.212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典型钻孔的层序地层、沉积磁组构、碎屑矿物等的分析资料以及古河谷的地质雷达探测资料等的综合研究表明,苏北南黄海潮成沙体是全新世海退以来形成的,辐聚辐散的潮流和长江、黄河的供沙是其主要发育条件.辐聚辐散的潮流场是南黄海固有的,至少在苏北亚近代潮成沙体发育之初就已存在.大河供沙主要发生在全新世海退期,海退前长江不可能向苏北岸外海域大量供沙,更不可能在港岸外形成三角洲.潮成沙体的演变主要受长江、黄河的供沙率控制,大致经历了雏形发育、高速建设、动态调整等3个阶段.
引用
收藏
页码:65 / 74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13 条
[1]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地层层序特征 [J].
张家强 ;
张桂甲 ;
李从先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8, (03) :329-329
[2]   苏北陆区古潮成沙体沉积动力环境及物源 [J].
张家强,李从先,丛友滋 .
海洋学报(中文版), 1998, (03) :82-90
[3]   苏北陆区潮成沙体的古流向 [J].
张家强 ;
李从先 ;
丛友滋 ;
不详 .
科学通报 , 1997, (22) :2408-2410
[4]   苏北沿海陆上潮成砂体沉积区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J].
赵娟 ;
李从先 ;
张桂甲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7, (01) :82-86
[5]   苏北沿南-三仓地区的古河谷及其地质意义 [J].
李从先 ;
万明浩 ;
陈庆强 .
科学通报, 1996, (23) :2168-2170
[6]   长江三角洲晚第四纪埋藏古土壤及成土母质 [J].
李从先,陈庆强,李萍,丛友滋 .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 (04) :439-444
[7]  
渤海东部全新世潮流沉积体系[J]. 刘振夏,夏东兴,汤毓祥,王揆洋,S. Berne,T. Marsset,J. F. Bourillet.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命科学 地学). 1994(12)
[8]   苏北浅滩成因的最新研究附视频 [J].
赵松龄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91, (03) :105-112
[9]   南黄海陆架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及环境 [J].
杨子赓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04) :1-19
[10]   弶港辐射沙脊成因探讨 [J].
杨长恕 .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5, (03) :3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