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印度洋海表温度加热对中高纬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

被引:2
作者
刘鹏
陆维松
机构
[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系
关键词
赤道太平洋; 赤道印度洋; 海表温度; 低频振荡;
D O I
10.13878/j.cnki.dqkxxb.2006.03.001
中图分类号
P435 [数值试验];
学科分类号
摘要
用数值试验的方法,分别以无热源型、E lN ino初期、E l N ino成熟期对应的赤道中东太平洋与赤道印度洋海表温度作为外强迫源,应用强迫耗散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的全球谱模式,考虑了摩擦耗散及3波准共振的共同作用,采用非定常、定常加热两种形式积分90 d,研究了对中高纬大气低频振荡的调频作用。结果表明:(1)3个行星波之间存在很强的波—波相互作用,且波动振荡呈现准双周和季节内振荡;(2)在E lN ino初期和E lN ino成熟期,无论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还是赤道印度洋海温在逐渐增暖的过程中,大气低频振荡周期都有缩短的趋势。1997年2月—1997年4月,赤道印度洋调节作用强;而在1998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调节作用强;(3)赤道印度洋西区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节作用要强于赤道印度洋东区;N ino3区对大气低频振荡的调节作用要强于N ino1+2区;(4)太平洋—印度洋海温异常模态在1997年10月为高指数(简称PIM I一型),在1996年9月为低指数(简称PIM I二型),前者对应的东太平洋—西印度洋区对大气的调频作用要大于后者对应的西太平洋—东印度洋区。
引用
收藏
页码:289 / 296
页数:8
相关论文
共 5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