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用盗窃”行为在网络背景下入罪化的思考

被引:5
作者
于志刚
机构
[1]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关键词
犯罪; 刑罚; 网络犯罪; 使用盗窃; 虚拟财产;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D924.3 [分则];
学科分类号
摘要
“使用盗窃”行为在传统的刑事立法、司法和刑法理论中,处于争议地带。尽管在大陆法系国家“使用盗窃”多有立法例,但是中国刑事立法和司法对此加以回避。而网络日益普遍的现实,以及网络空间中违法犯罪的高发态势,导致将网络空间中危害巨大的“非法使用网络资源”的“使用盗窃”行为,加以入罪化,已经迫在眉睫。
引用
收藏
页码:119 / 128+249 +249
页数:11
相关论文
共 6 条
[1]  
盗窃机动车犯罪案件适用死刑的法律界限.[J].石泉.人民司法.1995, 12
[2]   论诈骗罪的主客观特征 [J].
刘明祥 .
中南政法学院学报, 1986, (02) :83-87
[3]  
芬兰刑法典.[M].于志刚译;.中国方正出版社.2005,
[4]  
刑法学.[M].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编审;.中国法制出版社.1999,
[5]  
侵犯财产罪研究.[M].赵秉志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1998,
[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刑法典.[M].徐久生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