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突变对我国四季开始日期的影响

被引:27
作者
郁珍艳 [1 ,2 ]
范广洲 [1 ]
华维 [1 ]
周定文 [1 ]
赖欣 [1 ]
刘雅星 [1 ]
机构
[1]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原大气与环境研究中心
[2] 浙江省气候中心
关键词
四季开始日期; 小波分析; 四季划分标准; 季节变化; 全球变暖;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P468.021 [];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我国599个站1961—2007年逐日温度资料,运用墨西哥帽小波函数,分析了近47年来我国四季开始日期多时空尺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我国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与温度的变化较一致。全国平均四季开始日期均存在20年左右的周期特征,在20世纪80年代末表现出明显的春、夏季提前,秋、冬季推迟的趋势。在第一主周期的时间尺度上做小波变换后,各个区域的变化趋势与全国平均基本一致。但仍存在一定差异,2005—2007年东北的夏季偏迟,2004—2007年西北的冬季偏早及华南的春季偏迟,2003—2007年高原地区也有春季偏迟的现象,结合其他季节的变化,这些地区四季的变化特征与温度的变化仍有较好的对应。
引用
收藏
页码:32 / 37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17 条
[1]   城市化进程对中国东北部气温增暖的贡献检测 [J].
司鹏 ;
李庆祥 ;
李伟 .
气象, 2010, 36 (02) :13-21
[2]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反演大气温度廓线 [J].
张雪慧 ;
官莉 ;
王振会 ;
韩静 .
气象, 2009, 35 (11) :137-142
[3]   我国新极端最高气温的考察研究 [J].
叶春华 ;
吕建周 ;
林之光 .
气象, 2008, (11) :3-6
[4]   2007年中国气候概况 [J].
邹旭恺 ;
陈峪 ;
刘秋锋 ;
孙家民 .
气象, 2008, (04) :118-123
[5]   近54年中国地面气温变化 [J].
任国玉 ;
徐铭志 ;
初子莹 ;
郭军 ;
李庆祥 ;
刘小宁 ;
王颖 .
气候与环境研究, 2005, (04) :717-727
[6]   中国600个站气温和IPCC模式产品气温的比较 [J].
施小英 ;
徐祥德 ;
徐影 .
气象, 2005, (07) :49-53
[7]   基于小波分析的河北平原降水变化规律研究 [J].
许月卿 ;
李双成 ;
蔡运龙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4, (12) :1176-1183
[8]   20世纪80~90年代我国气候增暖进程的统计事实 [J].
魏凤英 ;
曹鸿兴 ;
王丽萍 .
应用气象学报, 2003, (01) :79-86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气候变暖及其对自然区域界线的影响 [J].
沙万英 ;
邵雪梅 ;
黄玫 .
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 2002, (04) :317-326
[10]   1998年:中国近一个世纪以来最暖的一年 [J].
龚道溢 ;
王绍武 .
气象, 1999, (08)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