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实践的利与弊

被引:2
作者
陆叶
金晓玲
机构
[1]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关键词
新城市主义; 居住区规划方法; 中国实践; 利与弊;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TU984 [城市规划];
学科分类号
081303 ; 083302 ; 1204 ;
摘要
"新城市主义"是以生态性、以人为本为特点的城市规划思想。其在中国实践中显现出:建筑类型及布置的多样性、道路设计与规划的合理性、运用标志性创造和强调新技术运用等优点,同时也出现了城市归属感混乱、风格差异明显、价格昂贵等弊端。通过对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具体实践的总结,以期对建设中国特色的"新城市主义"有所启示。
引用
收藏
页码:28 / 30
页数:3
相关论文
共 15 条
[1]   卫星城规划建设若干要点——以北京卫星城市规划为例 [J].
仇保兴 .
城市规划, 2006, (03) :9-12
[2]   后现代的新城市主义与中国城市规划 [J].
沈锐 ;
李同升 ;
赵伟 ;
不详 .
城市问题 , 2005, (04) :20-24
[3]   新城市主义社区规划与设计的几大法则 [J].
靳润成 ;
张俊芳 ;
刘君德 .
经济地理, 2004, (03) :299-303+308
[4]   “新城市主义”思想对我国住区规划与设计的影响 [J].
王健 .
安徽建筑, 2004, (01) :30-31
[5]   城市建构中新城市主义理念的运用——上海曹路新市镇中心区城市设计 [J].
孟强 ;
舒韬 .
城市建筑, 2007, (02) :13-16
[6]   中国的城市化与“新”城市主义 [J].
吴缚龙 .
城市规划, 2006, (08) :19-23+30
[7]  
Transit Villages for the21th Century. Bernick,M,Cervero,R. . 1997
[8]  
Edge City: Life on the New Frontier. Garreau,Joel. . 1991
[9]  
Metropolis 2000: planning, poverty and politics. Thomas Angotti. . 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