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立国战略导论

被引:2
作者
常修泽
机构
[1]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关键词
国家创新; 产业创新; 企业创新;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F061.3 [发展经济学];
学科分类号
020104 ; 020106 ;
摘要
中国的长远发展目标是,到2050年力求"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内涵,自然包括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创新国家"。这一艰巨的历史任务严峻地摆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面前。中国欲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和21世纪国内面临的两大挑战——以劳动力为代表的要素供给格局的改变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的挑战,要求必须转变传统发展战略。同时,全球新技术革命、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全球化和注重人的自身发展的三大潮流,也要求必须实施创新立国战略。"创新立国战略",包括"企业层面创新",但不限于"企业层面创新";还包括"产业层面创新",但不限于"产业层面创新";更包括"国家层面创新",但也不限于"国家层面创新"。这是一个涵盖国家、产业、企业三个层面在内的创新体系。更重要的是,其不仅涉及"技术自主创新",更涉及"制度创新"问题,包括创新型人才体制、创新型教育体制、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以及相关配套的经济体制等。基于上述分析,可提出包括"一个顶层"、"三架横梁"和"四根立柱"在内的完整的创新立国战略体系。
引用
收藏
页码:10 / 26
页数:17
相关论文
共 10 条
[1]  
A New Concept of Development:Basic Tenets. F Perroux. . 1983
[2]  
人本体制论[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常修泽, 2008
[3]  
失衡世界经济背景下的中国经济调整[J]. 蔡昉.  济学动态. 2006 (11)
[4]   企业创新论 [J].
常修泽 ;
戈晓宇 .
经济研究, 1989, (02) :3-10
[5]   二十一世纪初期中国企业创新探讨 [J].
常修泽 .
经济改革与发展, 1998, (09) :56-62
[6]   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提升论 [J].
常修泽 .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10, 14 (04) :13-19
[7]  
以自由看待发展[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印]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著, 2002
[8]  
广义产权论[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常修泽, 2009
[9]  
别无选择[M]. 中国经济出版社 , 范恒山等[编著], 1999
[10]  
The Cruel Choice:A New Concept in the Theory of Development. D.Goulet. . 1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