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暴雨系统中的θse 暖盖

被引:5
作者
李毓芳
鹿晓丹
不详
机构
[1] 杭州大学地理系
关键词
位势不稳定能量; 平流; 暴雨系统; 热成风; 百帕; se; 梅雨暴雨; 暴雨过程; 雨区; 特大暴雨; 次天气尺度; 低空急流; 急流(气象); 对流加热; 水汽; 重力惯性波;
D O I
暂无
中图分类号
学科分类号
摘要
本文利用一个10层中尺度湿模式,对长江流域的一次梅雨暴雨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如下:1.梅雨暴雨系统中有θse 暖盖存在,并在降水过程中维持加强。它与美国中西部强风暴暴雨系统中的干暖盖不同,是湿暖盖。2.降水多发生在暖盖北侧或东北侧、θse 水平梯度大的地区,该地区还处于850—700百帕层的位势不稳定中心和强上升区重叠处附近。3.暖盖的作用除了可抑制其下层(边界层)位势不稳定能量的随时释放外,还起到增强其上层(对流层中低层)位势不稳定度的作用,因而暖盖在暴雨过程中提供了有利于深厚积云对流发生发展的热力环境条件。4.从对热成风涡度方程的讨论可知,暴雨多出现在暖盖上层的位势不稳定中心区和强上升区附近,是由于该处的位势不稳定度及其水平分布不均匀性和上升速度及其水平分布不均匀性的互相耦合,造成热成风不平衡,引起抽气式垂直环流的发生发展,并引起重力惯性波的不稳定之故,所以暖盖还对大气不平衡状态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由暖盖的个别变化方程可知,暖盖生成的决定性因子是地转热成风 ((?)V g/(?)p) 对水汽的平流和热成风不平衡 ((?)V′/(?)p) 引起的θse 平流。因此雨区南侧低空偏南湿急流的存在对雨区暖盖的增强极为有利。
引用
收藏
页码:12 / 23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4 条
[1]   中尺度模式在梅雨暴雨预报中的初步试验 [J].
李毓芳 ;
高坤 ;
黄安丽 .
科技通报, 1985, (03) :8-11
[2]   一次暴雨过程与环境流场关系的数值模拟 [J].
李毓芳 .
大气科学, 1985, (02) :119-129
[3]   梅雨期特大暴雨的合成分析 [J].
杨红梅 ;
雷雨顺 .
气象学报, 1983, (04) :472-480
[4]   暴雨天气动力学一些問题的探讨(Ⅰ)——分析工具 [J].
王两铭 ;
罗会邦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78, (01)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