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探索
学术期刊
新闻热点
数据分析
智能评审
立即登录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矿质来源
被引:11
作者
:
余金杰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
余金杰
杨海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
杨海明
叶会寿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
叶会寿
机构
:
[1]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北京
来源
:
矿床地质
|
1993年
/ 01期
关键词
:
铜多金属矿床;
海底喷气;
均一化作用;
霍各乞;
D O I
:
10.16111/j.0258-7106.1993.01.010
中图分类号
:
学科分类号
:
摘要
:
霍各乞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矿床为有海底喷气参与的同生沉积作用所形成。区域变质及岩浆热变质作用对矿床改造也极为明显,但成矿物质重新活化、迁移、富集基本限于含矿层中。改造的结果使得矿床的硫、铅同位素产生均一化作用。
引用
收藏
页码:67 / 76
页数:10
相关论文
共 5 条
[1]
内蒙古狼山北侧中元古代变基性岩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杨海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杨海明
苏尚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苏尚国
[J].
矿床地质,
1992,
(02)
: 142
-
153
[2]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时控因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乾
[J].
地球化学,
1990,
(03)
: 230
-
238
[3]
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热液喷气沉积的证据——含矿建造及热液沉积岩
韩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韩发
R.W.哈钦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R.W.哈钦森
[J].
矿床地质,
1989,
(02)
: 25
-
40
[4]
内蒙古中部层控多金属矿床硫、铅、碳和氧同位素组成及矿床成因
李兆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李兆龙
许文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许文斗
庞文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庞文忠
[J].
地球化学,
1986,
(01)
: 13
-
22
[5]
广东大宝山矿床喷气—沉积成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葛朝华, 1987
←
1
→
共 5 条
[1]
内蒙古狼山北侧中元古代变基性岩特征及其成矿意义
杨海明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杨海明
苏尚国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北京
苏尚国
[J].
矿床地质,
1992,
(02)
: 142
-
153
[2]
泥岩-细碎屑岩型铅锌矿床的主要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时控因素
论文数:
引用数:
h-index:
机构:
张乾
[J].
地球化学,
1990,
(03)
: 230
-
238
[3]
大厂锡多金属矿床热液喷气沉积的证据——含矿建造及热液沉积岩
韩发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韩发
R.W.哈钦森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
R.W.哈钦森
[J].
矿床地质,
1989,
(02)
: 25
-
40
[4]
内蒙古中部层控多金属矿床硫、铅、碳和氧同位素组成及矿床成因
李兆龙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李兆龙
许文斗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许文斗
庞文忠
论文数:
0
引用数:
0
h-index:
0
机构:
冶金部天津地质研究院
庞文忠
[J].
地球化学,
1986,
(01)
: 13
-
22
[5]
广东大宝山矿床喷气—沉积成因地质地球化学特征[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葛朝华, 1987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