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UDEM和TIN两种建立DEM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21
作者
杨勤科 [1 ]
Tim RMcVicar [2 ]
TomGVanNiel [2 ]
李领涛 [2 ]
机构
[1]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2]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水土资源研究所
关键词
黄土高原; 数字高程模型(DEM); ANUDEM;
D O I
10.13961/j.cnki.stbctb.2006.06.022
中图分类号
P237 [测绘遥感技术];
学科分类号
1404 ;
摘要
针对流域水文和土壤侵蚀定量模拟分析需要,对基于TIN和Hutchinson方法建立的DEM表现地形形态和起伏的能力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TIN建立的DEM始终存在一些平顶现象,一些较小的侵蚀沟被忽略,其上提取的河流不完全连续,多处出现多重线条河流,因而不能如实地反映地形起伏的细部特征。而基于ANUDEM建立的DEM,其派生等高线的形状与输入等高线吻合较好,较好地表现了地形的形态和起伏,对地形和坡度的反映更加连续和光滑,其上提取的河流信息基本与地形图上的河流一致。
引用
收藏
页码:84 / 88
页数:5
相关论文
共 12 条
[1]   全国1∶25万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库的设计与建库 [J].
王东华 ;
刘建军 ;
商瑶玲 ;
吉建培 ;
宋鸿运 .
测绘通报, 2001, (10) :27-28+31
[2]  
Terrain Analysis,Principles andApplications. Wilson J P,Gallant J C. . 2000
[3]  
ANUDEM version 5.1 User Guide. Hutchinson M F. . 2004
[4]  
Developing a digital elevation model usingANUDEM for the Coarse Sandy Hilly Catchments of theLoess Plateau,China. Yang Q K,Van Niel T G,McVicar T R,Hutchinson MF,Li L T. . 2005
[5]  
McDonnell Principles of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Burrough P A,and Rachael A. . 1998
[6]  
New procedure for gridding elevation andstrema line data with automatic removal of spurious pits. Hutchinson M F. Journal of Hydronautics . 1989
[7]  
Digital TerrainModelling:a Review of Hydrological,Geomorphological,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s. Moore,I D,Grayson,R B,Landson A R. Hydrological Processes . 1991
[8]   ANUDEM—专业化数字高程模型插值算法及其特点 [J].
杨勤科 ;
Tim RMcvicar ;
李领涛 ;
Tom GVan Niel ;
张彩霞 .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6, (03) :36-41
[9]   一种高质量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建立方法——ANUDEM法 [J].
张彩霞 ;
杨勤科 ;
段建军 .
中国农学通报, 2005, (12) :411-415
[10]  
数字高程模型[M].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李志林,林庆著, 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