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虾、贝、藻综合养殖模式的初步比较

被引:12
作者
冯翠梅
田相利
董双林
郑振华
机构
[1] 中国海洋大学教育部海水养殖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太平洋牡蛎; 孔石莼; 综合养殖模式;
D O I
10.16441/j.cnki.hdxb.2007.01.013
中图分类号
S967 [海水养殖方式];
学科分类号
摘要
利用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和孔石莼(Ulva pertusavar)与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以2种方式搭配放养,旨在查明其各自的生态特征及养殖效果。实验中对虾设2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7尾/m2和34尾/m2;牡蛎、石莼各设1个放养密度,分别为1 700 g/m2,140 g/m2。实验结果表明,经过50 d的实验,2个密度下对虾的生长均是混养明显快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04±0.19)g,(5.20±0.22)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体重分别为(7.89±0.34)g,(5.66±0.30)g)。总产量也是混养模式稍高于分养模式[高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330.92±8.91)g,(189.47±8.05)g;低密度混养与分养对虾产量分别为(264.97±11.46)g,(135.82±7.27)g]。混养模式水体中的浮游植物的含量高于分室循环水模式中的含量,其它水化学指标间没有明显差异。分养循环水模式下虾室中水体过清、透明度过高,从而导致水中光照强度和光色的变化可能是其中对虾生长较慢的主要原因。
引用
收藏
页码:69 / 74
页数:6
相关论文
共 8 条
[1]   资源竞争理论及其研究进展 [J].
南春容 ;
董双林 .
生态学杂志, 2003, (02) :36-42
[2]   不同密度的石莼与中国对虾的混养实验 [J].
王吉桥 ;
靳翠丽 ;
张欣 ;
刘革利 .
水产学报, 2001, (01) :32-37
[3]   中国对虾与罗非鱼施肥混养的基础研究 [J].
杨红生 ;
李德尚 ;
董双林 ;
王克行 .
中国水产科学, 1998, (02) :36-40
[4]   养殖水体浮游植物叶绿素α的简易测定 [J].
戴玉蓉,卢敬让 .
齐鲁渔业, 1997, (02) :35-36
[5]   虾池生态系统中诸因子对虾体的影响 [J].
孙舰军 .
海洋科学, 1997, (02) :24-25
[6]   野生和养殖牡蛎种群的比较摄食生理研究 [J].
匡世焕,孙慧玲,李锋,方建光 .
海洋水产研究, 1996, (02) :87-94
[7]   江蓠与新对虾、青蟹混养试验 [J].
王焕明 ;
李少芬 ;
陈浩如 ;
王肇鼎 .
水产学报, 1993, (04) :273-281
[8]   对斑节对虾养殖中水质管理的初步探讨 [J].
梁广耀 .
水产科学, 1993, (05)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