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归殊途”区域创新发展路径的探索性研究——基于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框架的组态分析

被引:29
作者
张司飞
王琦
机构
[1] 武汉大学中国中部发展研究院
基金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发展路径; 组态分析; 共生体理论;
D O I
10.16192/j.cnki.1003-2053.20201204.004
中图分类号
F124.3 [技术发展与革新];
学科分类号
0201 ; 020105 ;
摘要
区域创新建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落实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在创新系统共生体理论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刻画区域创新发展现状差异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且采用FSQCA对我国31个省份案例进行组态分析。研究发现:(1)互联网发展(共生基质)与产业集聚(共生网络)是引致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共生环境缺乏是导致区域创新非高水平发展的必要条件。(2)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分为自发-自主型、开放-综合型与自发-综合型3类,区域创新非高水平发展的驱动路径有2类,并且与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存在非对称关系。(3)区域创新高水平发展路径中,充分发挥共生网络功能依赖于特定的共生环境。在特定的条件下,共生基质、共生网络与共生环境之间可以通过等效替代实现"同归殊途"。
引用
收藏
页码:233 / 243+374 +374
页数:12
相关论文
共 29 条
[1]   中国区域创新模式测度及其创新政策再设计 [J].
张炜 ;
巩键 .
科研管理, 2020, 41 (04) :85-93
[2]   国内外区域创新研究方法综述 [J].
苏屹 ;
刘艳雪 .
科研管理, 2019, 40 (09) :14-24
[3]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J].
李延喜 ;
何超 ;
周依涵 .
科研管理, 2019, 40 (09) :1-13
[4]   金融发展如何影响区域创新质量?——来自中国对外贸易的解释 [J].
张宽 ;
黄凌云 .
国际金融研究, 2019, (09) :32-42
[5]   互联网能成为中国区域创新效率提升的新动能吗 [J].
韩先锋 ;
宋文飞 ;
李勃昕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7) :119-136
[6]   区域创新生态系统共生对地区科技创新影响研究 [J].
李晓娣 ;
张小燕 .
科学学研究, 2019, 37 (05) :909-918+939
[7]   中国企业“凭什么”完全并购境外高新技术企业——基于94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J].
张明 ;
陈伟宏 ;
蓝海林 .
中国工业经济, 2019, (04) :117-135
[8]   创新活动中的政府支持悖论: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J].
李政 ;
杨思莹 .
经济科学, 2018, (02) :88-100
[9]   区域创新活动的空间效应及影响因素研究 [J].
苏屹 ;
林周周 .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17, 34 (11) :63-80
[10]   研发要素流动、空间知识溢出与经济增长 [J].
白俊红 ;
王钺 ;
蒋伏心 ;
李婧 .
经济研究, 2017, 52 (07) :109-123